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18750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D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D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D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D卷.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D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B . 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会导致“温室效应”C . 植树造林有利于遏制沙尘暴的发生D .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2. (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化成水B . 石蜡熔化C . 米酿成酒D . 木料制成桌椅3. (2分)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

2、洗,否则会破裂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A . B . C . D . (94. (2分)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只有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B .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储量较少的非金属的统称C .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可燃冰等D . 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镍、镉、汞等,如果将其随意丢弃,这些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5. (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氢气被认

3、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B . 电解水实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C .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 . 通过高炉得到的铁是纯铁6. (2分)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开始了全球传递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丙烷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B . 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8C . 丙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D . 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7. (2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点燃酒精灯B . 检查气密性C . 读取液体体积D . 加热液体8. (2分

4、)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B . 结构示意图为 、 的粒子,表示了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C . 相对原子质量为m的原子M,核外有n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近似为:mnD . 所表示的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9. (2分)如图分别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B .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9C . 该元素是金属元素D .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该元素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10. (2分)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1B . 0

5、C . +1D . +511. (2分)花青素(C15H11O6)广泛存在于深红色、紫色或蓝色的蔬菜水果中,能够保护人体免受某些有害物质的损伤。关于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花青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96B . 花青素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C . 花青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D . 花青素中有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12. (2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 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B . 该图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C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 .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2

6、:1:213. (2分)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B .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 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D .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14. (2分)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 . 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无间隙C .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 . 分子可构成物质,原子不可构成物质15. (2分)从微观视角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中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改变C .

7、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 分子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1分)16. (4分)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活性炭的_性除去异味; (3)电解水所得产物是H2和O2 , 说明水是由_两种元素组成的; (4)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_不同 17. (4分)碳、氧、硫(C、O、S) 等元素在不同化合物(如坐标中的AD物质)中化合价不同,其性质也不同(1)对于氧元素,氢化物A的化学式是_,对于碳元素其氢化物 A的化学式是_(填一选项)ACH4 BC2H4 CC2H6 DC4H4(2)对于硫元素,B是形

8、成“酸雨”的元凶二氧化硫,它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 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对于碳元素,氧化物B溶于水形成酸D D化学式为_ 18. (3分)化学中有很多常用术语:溶解、蒸馏、催化、氧化、吸附、静置等请从中选出合适的属于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 (2)活性炭常用于冰箱除异味,这利用了活性炭的_性; (3)在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 三、 推断题 (共2题;共18分)19. (15分)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_。 (2)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目的是_。 (3)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原

9、因_。 (4)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_。 (5)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 (填序号 ) A . 纯蓝墨水笔B . 碳素墨水笔C . 圆珠笔(6)纳米级材料二氧化钛(TiO2)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TiO2中Ti的化合价为_。 (7)硫化镉是“纹身彩贴”的主要成分,可经皮肤进入人体内,干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已知硫化镉中镉(Cd)元素化合价为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是_。 (8)用活性炭除去装修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利用了它的_性。 (9)油库、面粉厂都要严禁烟火的原因_。 (10)实验室用酒精作为

10、燃料: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1)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_。 (12)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_原理灭火(填序号)。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0. (3分)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

11、应条件已略去)(1)若A是难溶性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D为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气体则B的化学式为_,由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2)若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常温下呈液体,D能供给呼吸,则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四、 实验题 (共3题;共28分)21. (16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2)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3)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写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_ (4)澄清的石灰水放的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_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_%、氧气约

12、占_%、二氧化碳约占_% (6)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是:甲_、乙_、丙、_ (7)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_,下列能判断镁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A发出耀眼白光 B放出热量 C生成白色粉末 D颜色发生改变(8)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记录: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重量;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的是否是二氧化碳;把木炭砸碎;把木炭放入水中以上各项目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填充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3、_;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_,化学性质有_ 22. (9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序号)若反应过于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写一种即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实验内容】: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加入5mL6%的H2O2溶液剧烈反应,放热,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物中的MnO2催化分解H2O2取0.2g Mn O2加入5mL. 。(填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平稳反应,放热,持续产生气泡MnO2催化分解H2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