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二)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18621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二)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二)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二)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二)C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二)C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二)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二)C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二)C卷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变化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 . 纸张燃烧B . 粮食酿酒C . 火药爆炸D . 湿衣服晾干2. (2分)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 . 氧气的液化B . 醋的酿造C . 动植物的呼吸D . 食物的腐烂3. (2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 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 .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 . 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D .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4. (2分

2、)生活中的下列做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 . 用大量亚硝酸钠(NaNO2)腌渍食品B . 室内发生火灾,打开门窗防止中毒C .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 . 用铝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5. (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不锈钢B . 铝合金C . 赤铁矿石D . 氧化铁6. (2分)某同学在家里闻到一股食醋味,寻“味”而去,发现厨房里的一瓶醋未盖盖,据此不能说明的是( ) A . 醋易挥发B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 . 分子可以再分D . 分子的体积很小肉眼看不见7. (2分)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 . 高炉炼铁发生的主要反应:2Fe2O

3、3+3C 4Fe+3CO2B . 用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Ca(OH)2+H2SO4CaSO4+2H2OC . 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D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2O2 2H2O+O28. (2分)关于下列反应 Na2CO3+HCl=X+NaCl,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化学式为H2CO3B . Na2CO3俗称小苏打C . Na2CO3 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D . HCl是胃酸的主要成分9. (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 . 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 . 化学反应伴随

4、着能量变化D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10. (2分)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 A . H2B . H2OC . H2O2D . HCl11. (2分)以下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B .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 .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D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12. (2分)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 参加反应的两

5、种分子个数比为11C . 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D . 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13. (2分)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生成三氧化硫B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发出耀眼的白光D .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并放出热量14. (2分)在一定条件下,木炭、一氧化碳、氢气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对这三个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所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 . 反应后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 . 反应后都能生成红色的固体D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二、 填空 (

6、共7题;共59分)15. (5分)2015年8月20日启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以来,北京的空气质量持续优良,PM2.5浓度水平创有观测记录以来连续5日尝试最低值网络热议将这样的蓝天称为“阅兵蓝”,是继“APEC蓝”后北京的又一好天气 (1)为减少煤的污染,推广使用天然气,天然气属于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主要成分是_(填化学式) (2)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使用时常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用以_,乙硫醇属于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工业利用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制取炭黑,同时得到自然界最轻的气

7、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 16. (5分)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_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_(填整数)的位置上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2)实验结论:_(3)反思:图甲与图乙相比,其优点是_ 17. (16分)已知: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

8、的名称是_,仪器的名称是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_(填装置序号) (4)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 (5)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_接_(填接口序号) (6)仪器的名称是_,仪器的名称是_ (7)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填接口序号)进入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9)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_(填装置序号) (10)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 (11)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_接_(填接口

9、序号) (12)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填接口序号)进入 18. (5分)乙烯利是一种植物催熟剂,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释放出的乙烯(化学式为C2H4),促进水果成熟,乙烯是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产生促进儿童早熟等问题,对人体无害。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由_种元素组成,一个乙烯分子中共含_个原子; (2)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最简整数比); (3)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0.1%),14g乙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g(精确到0.1g)。 19. (15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

10、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乙丙烧杯+稀硫酸200g150g150g加入的铁样品9g9g14g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208.7g158.7g163.7g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的质量为2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1)哪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 (4分)物质AD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它们由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回答下列问题: (1)若C为氯化钠,D为水,A溶液的pH7,则物质B的名称是_ (2)若

11、A为非金属固体单质,D为红色固体单质,则A跟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反应 (3)若B为稀硫酸,C为盐,其水溶液呈黄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1. (9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密度比水_,_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填“a”或“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的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

12、,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和_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 (共7题;共59分)15-1、15-2、15-3、16-1、16-2、16-3、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7-10、17-11、17-12、18-1、18-2、18-3、19-1、19-2、19-3、20-1、20-2、20-3、21-1、21-2、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