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03220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24.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 )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25.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 ) A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

2、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C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26荀子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这反映出()A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 B荀子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 C“克己复礼”成为诸侯治国之策 D荀子承继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27.屈文生将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文官本、中文官本及其中译本整理成为下面表格,表格中的信息反映出( ) 中文官本中文官本中译本Cede给予割让to be possessed in perpetuity常远据守主掌永久占有A中英两国君主的政治地位不同 B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

3、浓厚C中英两国对香港问题针锋相对 D清朝否认英国拥有香港主权28.1944年,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来到延安,他写道:“延安是一座满城旗帜飘扬的城市。每星期天,都照例把旗子高悬起来。旗子当然是中国国旗。”这里的国旗是( ) 29. 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 )A.修正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B.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30.许庆等人调查后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

4、。形成中国“土地细碎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革命的发展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31罗马法规定: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这一规定也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为条件,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教训该奴隶或者纠正他的恶习,则不构成侵辱。这一规定( )A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利益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维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权 D强化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32.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发表德国制造文章:“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

5、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其意在说明( )A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德两国不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C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 D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遇到困境33.回顾当年资产阶级对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的诅咒,斯大林在1930年政治报告中指出:两年半以前,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现在,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如此自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在苏联国内全面推行 B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在全球蔓延C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国内全面确立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出历史舞台34.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访美时谈到:“我们

6、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两国之间决定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即使可能不同意也不得不跟着我们。”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 B.两极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C.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 D.美苏两国停止争霸关系缓和35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在网上进行实时讨论、协同研究,甚至使用网上的主机和软件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这反映出互联网()A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B导致信息不再有保密性C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合作 D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习惯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7、 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南京大学王长江说:“从全世界来说,当时(指“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唯一一个强国就是英国了,所以从它的实力,它的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是一个强国的象征。”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摘编自中新网货币战争:英镑是怎样取代黄金的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符合本国和西方利益的国际金融秩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挟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将大部分国家纳入其中。英

8、国作为美国的“特殊盟友”,一直是美国可以充分信赖的“小兄弟”,一直比较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然而,中方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作为对这一金融秩序一次不大不小的突破,英国在没有向美国打招呼的情况下就申请加入,我们看到的是世界格局、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认真分析英国这一举动,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摘编自轩毅由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说开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镑能够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货币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特点。(8分)由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7分) 41. (12分)阅读下

9、列材料,回答问题: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战国后期各国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八国联军侵华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对主题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请考生在第44、45、46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4.(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6(15分)【中外历史人

10、物评说】材料一 客观而言,司徒雷登无论是在中美关系史上还是在更广泛的中国对外关系史上都终究是一个“政治上的小人物”。他的“大使”岁月只有短短两年时间,而在此之前的48年,他一直在中国从事传教以及教育工作,并因此获得尊敬。司徒雷登终其一生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在队伍最前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作为燕京大学首任校长,主持燕大校务达27年之久,他骑着毛驴为燕大筹款的逸事至今仍在学林流传。应该说,司徒雷登在华50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中国社会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直至被杜鲁门任命为驻华大使,他生活的重心以及命运才悄然改变。 材

11、料二 毛泽东说:“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根据材料,概括司徒雷登在中国从事了什么活动,有何特点。(8分) (2)根据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司徒雷登的看法。(7分) 高xx学部高三历史第二次周测试题参考答案 24-35 ADABC BDCDB AC40.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确立;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善的金融制度;健全的法制;世界市场的形成;自由主义经济体系形

12、成;银行信用体系建立等。(任答5点,10分)(2)特点:美国主导;美元地位特殊;体系完备;服务于美国争夺霸权需求等。(7分)(3)结论:美国对世界事物掌控力下降;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提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亚洲基础设施存在金融商机;亚投行顺应经济一体化进程等。(任答4点,8分)41.【答案】主题:如反侵略战争、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示例一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表格中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4分)论证: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

13、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签署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再次战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30年代,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华民族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百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完全胜利。(6分)综上,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经历了开始战败跌入谷底最终完全胜利的发展过程。(2分)示例二主题: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表格中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补充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4分)论证: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中国迈出了

14、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戊戌变法运动,效仿西方,要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中国西学东渐深入。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6分)综上,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以俄为师的发展历程。(2分)46(15分)【答案】(1)传教;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积极兴办教育,创办主持燕京大学;培养人才;担任驻华大使。(6分)特点:教育事业为主,后期参与政治活动。(2分)(2)应一分为二去认识。(1分)作为教育家,值得尊敬,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作为政治家,在冷战时代,维护美国利益,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未能获得认同。(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