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精品测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02658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精品测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精品测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精品测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精品测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精品测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精品测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精品测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精品测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C上清液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蛋白质外壳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答案】C2. 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

2、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答案】B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故C错误;该实验缺乏相应的对照,不能说明DNA就是遗传物质,D也错。3.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4.下

3、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是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其标记是应在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获得,不能直接从培养基获得,故A错误。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只有蛋白质和DNA组成,故B正确。采用搅拌和离心是为了将噬菌体外壳与侵染的大肠杆

4、菌分离开,故C错误。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蛋白质外壳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故D错误。5.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了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6.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

5、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7.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

6、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答案】A8.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答案】D的蛋白质与DNA能分开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能证明DNA是遗传物

7、质,C项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上清液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噬菌体没来得及侵染细菌,或者是因为侵染时间过程,部分细菌破裂释放出噬菌体。9.下面是关于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含35S标记的蛋白质均不能进入大肠杆菌,因此离心后沉淀物中完全没有放射性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培养基中释放出来的C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未参与子代噬菌体的繁殖过程D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答案】C10.

8、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的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Cc、d过程表示用TMV的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由于该实验中并没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侵染烟草叶片,因此没有证明烟草花叶病

9、毒的RNA是不是遗传物质。二、非选择题(30分)11. (18分,每格2分)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_的特点。(2)通过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变化。(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 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实

10、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否则细胞外_的含量会增高。(4)本实验证明在病毒复制和遗传过程中_起着作用。【答案】(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DNA和蛋白质的位置(3)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较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32P(4)DNA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

11、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细胞外的35S含量只有80%,原因是在搅拌时被侵染细菌和噬菌体外壳没有全部分离;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12. (12分,每格3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从xx年3月底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国接连爆发大规模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北美地区以外的国家,全球拉响防疫警报。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同时提出疑问:甲

12、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下面是兴趣小组为探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1)实验目的: _。(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3)实验步骤:第一步:把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 _。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甲型H1N1

13、流感病毒产生。(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_;_。若A、B、C三组均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答案】(1)探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4)若A、C两组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若B、C两组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注射到猪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H1N1病毒来判断其核酸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