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教.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00353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教.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明月 1、古诗二首教材解读: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学情分析:学生分析: 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月亮有了感性认识,对于月亮在中国文化里的寓意还不太清楚。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教学重点: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课前准备:有关月的诗句。课时安

2、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

3、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 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

4、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

5、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

6、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

7、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鸟鸣涧 残阳 江边美静山中月夜 月夜教学反思: 2、月迹教材解读: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学情分析: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学生都有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

8、识等。教学目标: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3、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4、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对“大家都觉得满足”的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的含义。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文课时安排:3课时左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9、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好不好? 2、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月迹 板书课题 二 整体入手 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全文, 思考: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板书: 中堂 竹窗帘儿里 穿衣镜上 院子里 沙滩上 上湾 下湾 3、小组交流。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说的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 4、全班汇报。 三 抓住特点 感受美丽。 理清了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月亮的特点

10、,从而感受月亮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作为一名讲解员,你将怎样把月亮介绍给大家?你喜欢月亮,为什么?你会向讲解员提出什么问题?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月亮的美丽。 3、讨论课后“思考练习” 看图,读课文,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4、全班汇报。 四、回到整体,扩展延伸。 老师小结: 本次讲解我们就进行到这儿,请各位讲解员回去后,查找一下有关月亮的相关资料,明天我们接着讲解。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了解月亮的特点。 二 分组研讨 总结观察方法。 按照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板书 中

11、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望月亮出来。 “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先后出现在 全班汇报。 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的什么的结果? 三 口头、习作练习。 1、把你知道的有关月亮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按一定的顺序和观察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3、各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交流。 检查字词。 利用词语卡片认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清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识记生字。 把你喜欢的描写月亮的词句摘抄下来。 老师小结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3、

12、自然段,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学习第3段。(3-23) 这一段篇幅较长,我们把它分为 板书 望月、议月、寻月 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进了院子。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务的无尽联想。 思考:孩子们在哪里寻找月亮? 葡萄叶 瓷花盆 爷爷锹刃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 四、再读课文,读中体会;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月亮充满的喜爱之情。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24-29)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课文。 思考

13、;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三、小结谈话: 孩子们在院子外的小河边,看到了映照在沙滩上、下湾里的月光。当孩子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小小月亮时,他们突然明白了:“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各自的体会。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六、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板书 大家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了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在去找吧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月亮是我们要的 月亮是个好 月亮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教学反思: 3、飞向月球教材解读: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飞向月球一课。这是一篇记叙性的科普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