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路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549925****qq.com 文档编号:123600128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8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四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南四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南四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南四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南四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四路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四路施工组织设计(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编制依据一、招标文件、设计文件1.1.1黄州区南四路路面改造工程招标文件1.1.2黄州区南四路路面改造工程施工图纸二、施工规程、规范、验收标准1.2.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2.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1.2.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1.2.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2.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三、有关建筑法规文件1.3.1.工程建筑法规文件1.3.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3.3.建筑

2、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3.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编制说明1.5.1.在详细阅读施工招标文件及补充文件,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满足业主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以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为依据,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经济科学、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到先进科学。1.5.2.质量目标明确,施工中严格管理,保证措施完善,确保工程质量。1.5.3.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制度完善,确保施工安全。1.5.4.工期目标明确,统筹部署,合理高效安排施工进度,科学划分施工区段,协调统一,确保工期顺利实现。1.5.5.施工中做到保护环境、文明施工,整个工地达到黄冈市文明施

3、工工地标准。1.5.6.认真落实执行国家及黄冈市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的要求,考虑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黄州区南四路路面改造工程位于黄州区东湖办事处,起点为南湖收费前100米与南湖路相交处,终点位于陈南线与汽南线相交处。 2.2本项目全长1.59公里为乡道022其中一部分,为设计时速40km/h的三级公路,原路基宽度9m,路面宽7m,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24cm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本项目近两年由于陈南线的建设,交通量较大,特别是重载车辆大增,超出了原水泥路的负荷能力;使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破碎、断裂、翻浆、唧泥、

4、下陷等病害,存着行车安全隐患,形成了交通瓶颈。因此随着陈南线的竣工通车,本项目急需进行路面改造,恢复通行能力,确保该路段的安全畅通。 2.3由于本项目为路面改造工程,故不需对原路基进行加宽处理。 2.4本项目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方案为:原有水泥路面碎石化处理后加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2.4.1利用老路段: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调平,再加铺结构层。需铺筑46cm厚的结构层,即26cm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若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进行换填处理,换填处理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换填工程量另计。 2.4.2起终点顺接、桥头

5、反挖、路面破损严重路段:根据设计要求需铺筑66cm厚的结构层,即26cm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若挖除老路后路床顶面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进行换填处理,换填处理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换填工程量另计。第三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一、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3.1.1为优质按期完成任务,公司选派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组织本工程的施工,对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针对本工程组成强有力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施工作业过程中,项目经理部要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原则,统一安排,密切协作,优质、安全、快速、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3.1.2项目经理负责

6、对外协调和对内全面施工组织指挥,是工程项目总负责人,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负有完全责任。总工程师负责施工技术、施工方案、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等工作。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部、安质环保部、机务部、物资部、财务部、综合部。分别对工程具体的施工、质量检验、工期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组织协调控制。所有项目部的成员在本工程施工期间,不再参加其它任何工作任务。3.1.3根据工程内容下设四个施工队,分别为路基处理队、路面施工一队、路面施工二队、附属设施施工队。路基施工队负责道路原地面清理及路基的处理;路面施工队负责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附属设施施工队负责所有附属设施施工。3.1.4要

7、深入了解施工现场,认真学习设计图纸,熟悉工程相互关系,制定周密部署,严肃施工计划。同时在施工中坚持科学管理,严密施工组织,精心部署,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确保总体施工目标的实现。3.1.5施工各项准备工作、地下管线调查加固方案、水电源和现场平面布置,要在工程开工之前制定完毕,并取得有关部门同意,关键部位必须服从和保证施工要求,同时做好各方面协调配合工作,为施工创造条件。 3.1.6充分重视文明施工,强化环保意识,制订有关细则,设立标准整齐的围挡。在工地大门,重要地段,路口明显处设置统一施工标志牌和安全设施。 3.1.7项目组织机构图见下附图。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框图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总工程

8、师物资部财务部安质环保部综合部合约工程部各专业施工队机务部说明:合约工程部:负责合同的管理,计划统计、内业工作的管理,计量支付,工程结算;工程计划、方案的实施和技术交底及设计变更等工作,组织工程施工。安质环保部:负责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施工质量控制及现场检查验收;原材料及各种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试验检测等工作。物 资 部:负责材料供应、仓库保管等工作。机 务 部:机械设备的调度、维修、保养,汽车安全等工作。财 务 部:负责项目财务往来,协助项目经理搞好资金控制。综 合 部:负责生产后勤保障工作,宣传、协调、职工培训教育、医疗健康等。施 工 队:路基、路面、及其它附属工程等施工。二

9、、施工顺序及段落划分3.2.1总体施工顺序:原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拆除道路、软基处理基层施工路面施工附属工程施工。3.2.2施工布置、组织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有条件地段整体施工。三、机械和劳力部署3.3.1为确保按期完工,我项目部同时投入多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尽可能形成流水作业。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计划、施工方案,我们将按工程施工进展及时调入所需的机械设备,工程开工前对所需的机械设备进行认真维修保养,并拟定详细可行的设备调遣方案,专人负责落实,确保准时进场,进场即可投入施工。并在施工中合理使用、保养、维修、改造和更新,保持良好运行状态。3.3.2对即将投入本工程施工使用的

10、主要机械设备做出计划,详见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根据施工顺序安排,人员具体计划见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4、 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3.4.1水泥稳定碎石采用葛洲坝拌合站生产的成品混合料;水泥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项目采用招标方式择优选取商砼拌合站。3.4.2材料运至现场的方法:本地区以公路运输为主,用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第四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一、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施工方案 4.1.1碎石化前的准备工作 4.1.1.1清除存在的沥青面层:对于存在的部分修补沥青混凝土,直接破碎将影响破碎效果,在碎石化前,应清除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沥青修复材料。 4.1.1

11、.2特殊路段的处理:对桥梁、涵洞以及特殊的结构物做出标记。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桥梁利用段,在桥梁两端预留一块水泥面板不实施多锤头碎石化施工。埋深小于1.5m的涵洞、距离道路两侧8m以内的房屋、地下管线埋深在5m范围内,均不宜实施多锤头碎石化施工。采用人工方法进行破碎,以免造成构造物损坏。 4.1.1.3交通管制:进行全封闭施工,采用移动式隔离护栏、围挡板进行严格分离,防止车辆不慎闯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安全;夜间设置红灯以示警示。 4.1.2碎石化施工 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段试破碎确定破碎机施工参数,在破碎粒径满足要求后,则确定破碎机施工速度、落锤高度等参数作为施工控制参数。根据水泥混凝土面

12、板的实际情况,对于强度较小的板块,锤头高度确定在90-110cm,行走速度控制在110-130m/h;对于强度较大的板块,锤头高度确定在110-130cm,行走速度控制在90-110m/h。 4.1.3碾压要求 破碎完毕后,采用14吨Z型压路机振动压实1-2遍,之后采用光轮振动压路机二次碾压,吨位不小于16吨,碾压不少于3遍,碾压时用水量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4.1.4破碎后的路面养护 破碎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得开放交通,碎石化后做好排水设施;当施工遭遇雨天,需要采用塑料布铺盖,确保碎石化后不受雨水浸泡,如出现雨水浸泡,应进行翻挖换填处理。为防止下雨及交通车辆对碎石化的路面造成破坏,应在12小时

13、内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二、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 4.2.1准备下承层 水泥稳定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设计标准。过路管道回填部位要按照相应结构层要求施工,并与原结构层相接密实无错台。在摊铺基层前将底基层表面洒水润湿,但不能存有积水。4.2.2测量放样 4.2.2.1在底基层顶面恢复路中线。直线段每 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标示桩。 4.2.2.2在两侧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边缘的设计标高,以保证摊铺质量。 4.2.3混合料拌和 施工前一周内调试好拌和设备,根据确定

14、的配合比进行试拌,找出各料斗闸门开启位置与各种材料流量的关系,并绘制成曲线,如因材料批次、含水量不同等因素而调整,须由试验室确定,以确保施工配合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拌和站生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4.2.3.1配料准确,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4.2.3.2碎石级配要符合规范要求,拌和要均匀、充分;水泥符合规定的要求。4.2.3.3混合料的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在拌和生产中要计算好加水量与定时供水参数,检查自动开启闸门装置。 4.2.3混合料运输 混合料运输均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运输车的数量根据摊铺机摊铺能力、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及运距进行合理地调配。运料时车厢顶部一律用蓬布覆盖,一方

15、面为了防止洒漏污染路面,另一方面减少混合料中的水分在运输途中的蒸发。单车混合料从拌和站运至摊铺现场一般不得超过2.5h,否则应将该车混合料废弃,避免因混合料时间过长造成局部质量事故而返工。4.2.4摊铺、整型4.2.4.1混合料的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当压实厚度超过200mm时,采取分层摊铺,先摊铺的一层经过整型压实,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将先摊铺的一层表面拉毛后,再继续摊铺上层。4.2.4.2铺筑试验段。在底基层、基层正式开工之前,首先摊铺200m左右的试验段。确定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材料的松铺系数;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4.2.4.3根据设计宽度,拟采用一台摊铺机的施工方法。根据摊铺试验段,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根据松铺系数,检查摊铺机熨平板的宽度,高度是否适当,测量准确后,固定好熨平板,然后进行挂钢丝,调整好自动找平装置。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中途不得随意停顿。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