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599628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练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练含解析【名校模拟】1【xx届福建漳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年轻人在远行途中遇到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这样,我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2、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弯路乃捷径之母也许我们不必太过苛求有着“捷径情结”的人们,因为这或许是人类的本性吧。比如数学课上,常见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生活中人们喜欢“抄近路”,就连伟大的列宁同志为了赶到山顶看日出,也选了一条很危险的“捷径”上山当然主要是为了锻炼意志。很少有人单纯地“为走弯路”而走弯路,不抄近路的人或是想锻炼身体或是想欣赏风景,或是怕生命财产出问题。我也不想嘲笑那些绕了弯路的游客,关于“捷径情结”让人绕弯路的笑话,听得已经太多了。如果我是这群游客中的一员,我会很阿Q地说:“绕了弯路又怎样?至少我已经知道有一条山路是不能走的!”用当年爱

3、迪生的口气。捷径从何而来?经验。经验从何而来?弯路。套用某名人的话来说:弯路乃成功之母。当大多数猿猴还在藤条上荡秋千的时候,有那么几只试着用后肢站立起来行走。它们摔倒过无数次,满身伤痕换来一阵嘲笑,可谓走了无数“弯路”,多少年之后,我才有可能坐在这里用手写下这篇作文。当大多数欧洲商人都千里迢迢从好望角绕到亚洲去做生意时,坚信“地球是圆的”的哥伦布也来了“捷径情结”,想横渡大西洋去亚洲。在嘲笑与白眼中起航的他,在大海上历经艰险,也算是不少“弯路”。虽说“捷径”没找到,倒也有“意外收获”发现新大陆。前不久看“环宇探索”,一位科学家介绍人类如何去遥远的星球旅行。单靠常规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只能通过“捷

4、径”弯曲的时空。无数科学家正为找寻并实现这条“捷径”而努力。这其中也会有许多的“弯路”等待着他们吧。但我坚信他们,不,是人类的梦想终将实现。“捷径”与“弯路”并不对立。“捷径情结”是一把双刃剑。在一段时间内,它会让你走弯路,走死胡同,撞得头破血流,还要受嘲弄和白眼,但在这无数“弯路”中,你可以慢慢积累经验,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捷径。在人类的历史上,“捷径情结”也导致了无数次“走弯路”,有时甚至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每找到一条“捷径”,人的文明便前进一步。不怕“捷径情结”。也不怕为了寻找捷径而走“弯路”。只怕一辈子老老实实,安分守己,跟在别人后面走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捷径,永远也难有大作为。怯懦,而

5、是智慧”。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则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这是从人的精神角度来写的,可以有两个立意:“有勇气的人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或“宁可被打死,不能被吓死”。第二种思路。这则材料还提供了一个关键词语:选择。因为“选择”也承载着原材料的核心内容。从“选择”的角度去写,可能容易写出新意。 “选择决定远方的风景”,或“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决定人生”。【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

6、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本题这个材料共有四段,内容虽多,但含意比较明显。从年轻人避开拦道的恶狗这个日常生活现象,引发出人生路上会遇见许多如挡道恶狗一样的障碍。其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2【xx届广东湛江市高三上期中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八楼屋内看动画片的十岁男孩小华,

7、一气之下用小刀将工人的一根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消防大队紧急出动才将工人救下。事后,警方和家长对小华进行了批评教育,家长向受害者诚挚道歉,并赔偿了一条新的安全绳。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人们对这类“柔性教育”的讨论,“熊孩子”教育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教育孩子要做到奖惩有度只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十岁男孩小华,一气之下用小刀将工人的一根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人们对这类“柔性教育”的讨论,“熊孩子”教育问题也引起

8、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中施行奖惩制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适当的奖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适当的惩罚对孩子犯错是一种警示,有助于他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这就是古代圣贤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家长知道奖励与惩戒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但如何把握尺度,怎样使奖惩起到应有的作用,还需要家长能正确地把握。奖惩不是万能的,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只有掌握了合理的使用方式和技巧,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创新精神。如果应用不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针对150名本校学生的研究显示,受到过度表扬的学生往往不愿承

9、担风险、不愿付出努力、自我激励少。该校卡罗尔。德韦克教授也进行过一项类似研究,以400名时年9岁的孩子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称赞孩子聪明会使他们表现失常,女孩所受影响更甚。奖励过多过少都是不可取的,总是随时给以奖励,会降低它的含金量,来得太容易,反而觉得没有动力。奖励过少,孩子得不到家长的认可,缺乏自信,也会减少动力。幼儿时期,只要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要给孩子一些表扬和肯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可以更好促进孩子的发育。孩子年龄稍长一些,对周围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家长再不断地用这种方式,已起不到原来的作用,这时候可以适当减少。相比而言,惩戒的使用更要慎重,孩子在有一定是非观念之后,要对其

10、一些错误行为给予处罚。处罚用多了,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或让孩子破罐破摔。处罚不能乱用,更不是哪个方面都适用,多用于孩子品行方面。由于孩子的资质等原因,没有达到要求,不应给予处罚,如家长希望孩子上重点中学,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上,这时候家长就不能给予责罚。有的孩子看电视总是偏头看,知道是坏毛病,一提醒改过来,过一会又犯了。这时候家长给处罚就不恰当,应从根上找原因,看是不是孩子身体有什么问题。教育孩子时,很多人信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信条,一味地夸孩子,也会让孩子觉得失真,是不是又在哄骗我做事情,反让孩子有一种抵触心理;或是做完事情得不到夸奖就情绪低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如果对孩子一味

11、地夸奖,这不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一、支持“柔性教育“的角度:1耐心教育,呵护成长2立德树人,耐心教育3柔性教育,给予犯错的孩子友善与宽容4善待孩子,减少戾气,给孩子一个有爱的成长环境5柔性立法,善待孩子6赏识、鼓励与宽容,给予孩子前行的勇气与动力二、支持“刚性教育”的角度:1纵容是害,当严则严2严肃惩戒,遏制“熊孩子”恶行3从严立法,严惩“熊孩子”4警告、批评与惩罚,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5完善法律,分别追究“熊孩子”及其监护人的责任。三、“柔性教育”与“刚性教育”并举的角度:1奖罚有度

12、,教育孩子明辨是非2“柔性教育”包容缺点,但不能纵容缺点与错误3“刚性教育”,让孩子懂得规矩,学会自我约束;同时,适当的欣赏、鼓励与包容,让孩子学会爱与宽容。【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

13、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

14、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3【xx届湖南石门一中高三9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

15、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维护龙门的尊严几十年前,教育事业不像如今这般蓬勃发展,只有佼佼者可以叩开大学之门。于是,人们形象地把高考比作跳龙门。一旦成功,便可“扶摇直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成为全村甚至全乡关注的焦点、羡慕的对象。然而,如今非但大学生不足为奇,就是学历更高的人,也有可能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于是,便有了“被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被生存的压力抹平棱角,曾经引以为豪

16、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被丢弃在脑海尽头”的蚁族的尴尬与悲剧。究其原因,大学门槛的不断降低难辞其咎。曾经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选拔出了出类拔萃的人才,而如今,这种宁缺毋滥的原则被不断地弱化,而众多“粗制滥造”的大学也在为大学生价值的不断降低推波助澜。这么说,并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妄图颠覆人们公平地享有受教育权利这一不刊之论,也不是自不量力地要给所有的大学生贴上一个名不副实的标签。这正如鲤鱼跳龙门一样,每条鱼都可以竭尽所能地尝试,夜以继日地训练,这便是公平。超凡脱俗者跃过龙门,腾云驾雾,浩荡而去;芸芸众生则笑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平凡而幸福地度过自己身为鲤鱼的一生,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这便是公平。可怕的是,那些本没有能力成为龙,乃至心术不正者也在万众瞩目的龙的行列中鱼目混珠,乃至兴风作浪。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