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3598165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一、导论部分1.社会福利的内涵社会福利是一个概括性的名词,它涉及社会根据什么来帮助人们生活得幸福,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来保证他们生活得幸福,社会的财富、机会和各种物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等问题。社会福利的三个领域包括:理念或意识形态层面、社会政策领域、实践服务层面。2.社会福利的三个层次: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策以及社会行政和社会工作的统一体。 3.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1)自我照顾与自我保障;(2)剩余型的福利制度: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它是一种以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福利意识形态,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

2、扮演有限的角色(社会救助与基本的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和福利领域基本上依靠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它与慈善事业、济贫服务相等,是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多数福利项目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3)制度型的福利制度: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把提高它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它使福利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等方面,从而起到维护人民生活安定和幸福的作用。指在19世纪末出现的,由政府面向全体国民,通过再分配的渠道为社会中所有人士提供相应的福利服务与资源,以促进全民福祉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它

3、具有很强的全民保障的特点,没有阶级和标签意识,有助于促进社会和家庭的整合。4.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也是人们对什么是好的生活和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哲学思考。5.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福利思想中,基本的对立是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对立。6.社会福利思想中的基本价值观(1)个人主义福利观:福利是有关个人动机与需要的东西,因而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追求平等和公正,必然会使一部分人的所得被另外一些人所占有,这种以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要的做法,其结果就一定是他们在实际地位上的不平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自由放任论、自由主义

4、)(2)集体主义价值观:福利是一种集体的责任,个人在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风险面前常常是无能为力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新的情况,人也需要不断发展自己,而这一切都需要集体的协助,因此,发展社会的福利功能,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的实现等方面的得到公平的对待。(利他主义、社群主义、社会民主的福利、国家干预主义论)7.传统社会政治思想把福利当作“仁政”、“德政”、“民本”的具体表现。8.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柏拉图认为国家就是由这三种等级组成的制度体系,这些等级在其中各司其职,各守自己的本分,使社会和谐有序地运行。哲学王、军人、平民。 9

5、.济贫法(1)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它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变的开始。(2)主要内容:救助主体:政府主要提供法律服务与监督,地方教会负责具体实施。 救助对象:将贫民分为三类,并根据其不同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救助:为体健的贫民提供工作,使其自食其力;让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到贫民习艺所学习必要的生活和生产技能,促其自立;为老、病、残人士提供救济服务。救助方式:分为院内救济与院外救济,救济对象是在教区内居住满三年、而且不能从其家庭及亲人那里得到帮助的人。资金来源:教会向其所辖教区居民征收济贫税,以自愿捐助和罚款作为补充。(3)主要意义:

6、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政府在社会救助方面责任,开启了政府介入福利领域、干预贫困问题的先河;通过征收济贫税使济贫经费得以保障,增强了济贫活动的正规化和持续性;它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乞丐从事劳动,为后世的社会救助确立了助人自助的基本原则;规定要由专门人员从事救助活动,为社会救助的专业化、职业化奠定了基础;它摆脱了狭隘的地域性,保障作用更强。10.1911年英国议会通过国民保险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 1881至1889年,德国先后建立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等一系列法案,德国在世界上最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1.人文主义( Humanism )又称人道主

7、义或人本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利益及幸福为主旨。人文主义对社会福利思想影响?(1)人文主义的兴起使人的权利、价值、需求、作用得到重视和认可。(2)人文主义者对人的重视使社会福利成为国家合法性的来源之一。(3)人文主义者使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一件“正事”,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与繁荣。12.研究社会福利思想的意义(1)奠定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社会福利思想是一种人类理想的表达,为社会工作提供思想动力与价值支持;社会福利思想是也是一种规范性社会理论,为社会工作提供价值规范和行动准则。(2)提供认知社会福利的思想方法:社会福利思想为社会福利

8、提供价值观与方法论。 (3)用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福利思想的争论。13.研究社会福利思想的方法(1)反思与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理性批判)是哲学的方法;(2)具体研究方法:阶段法:分段研究;国别法:同一历史时期下的横向研究;学派法:研究该学派产生、发展、变化、整合的全过程,并进行派别之间的比较;人物法:对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代表作及思想进行分析。二、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1.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是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他对最低工资规律的论述、关于有效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的主张以及社会救济和保险的观点,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福利思想的经济学基础。最低工资规律是指工资确定要考虑劳动者

9、为了“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工人的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价值。2.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现代经济学之父面包师、私利及公益,亚当斯密提出亚当斯密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以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市场;强调整体幸福;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实行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3.19世纪、英国经济学、马尔萨斯 人口原理,强调人口对社会福利的作用。核心主张: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人口法则的作用下,穷人的生育过快,导致了劳动力的供大于求,从而引起失业与贫困。因此,简单地对穷人实施救助并不能使他们

10、摆脱贫穷,这将使穷人失去自立精神,产生道德败坏、富人变穷等负面问题,但贫困也能起到抑制人口增长的作用。他提倡积极的救助,通过工作换取救济金的做法更具积极意义。 4.从配第、斯密到李嘉图和马尔萨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围绕自由放任和反对国家干预两个原则三、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1.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自由主义思潮,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基础,从趋乐避苦的人性假设出发,阐述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幸福论和功利主义的福利观。它以边沁和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为代表,其中对于个人利益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的探讨、对政府职能及小政府、大社会的论述,对于今天我们理解社会福利问题,仍然具有启发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们都存在

11、将人的幸福物质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功利主义原则:判断一种事态是否符合功利,一种行为和一种政策是否正当,根本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增加个人或社会的幸福,并且这些增加幸福的趋势大于引起人们痛苦的趋势。2.边沁:认为快乐的等于应当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边沁的最大幸福原理(福利最大化主张)的主要内容:区分简单的快乐和复杂的快乐;提出计算乐苦的方法;个人幸福的总和等于社会的最大福利。3.边沁的功利主义:包括功利主义原则、福利最大化原理(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利益)和立法改革思想(基本原则是趋乐避苦)。4.穆勒的功利主义福利思想:功利主义原则;快乐和痛苦有质的差别;平等看待自己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必

12、要时要自我牺牲。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1.在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代表了他对资本主义进行哲学人道主义批判的最高成就。2.劳动异化: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作用下,生产者与他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分离、疏远,导致他被其所生产的产品控制和支配,成为压迫他的力量。劳动不再是人们证明自己力量、控制对象世界的本质力量,而成为人民苦难的根源,生产者把劳动当作惩罚,劳动异化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3.马克思福利思想的方法论意义:提出了对社会福利终极目标的看法;运用乌托邦战略来处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改革的关系,把我们关于社会福利的理念,引导到创造新社会的追求中去;创造了

13、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把对处境最不幸阶级和人群的道德关怀和对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的哲学。五、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社会民主主义: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推进和支持社会改良主义的政党和团体所持有的思想理论。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后来的无政府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它主张应该以渐进的、改良主义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用各种社会主义因素一一取代资本主义因素,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人道主义思想、民主主义精神、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是一

14、个漫长的过程等基本观点。它在推进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政治民主化以及政府责任(拉萨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六、德国历史学派(19世纪) 1.旧历史学派(1)在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了以罗雪尔和希尔德布兰德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德国旧历史学派的经济理论。(2)“以历史学方法为基础的”经济学:方法论观点:在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和结合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下,发现各种各样的历史发展规律。国家观点:德国发展的特殊性:英国可以自由放任,德国必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组织和干预。 罗雪尔的成名之作是1854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历史学派在理论上不承认存在着普遍

15、适用的经济规律,而主张在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时,结合各种统计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去发现各种现象的具体规律。 2.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1)历史学派以社会政策为导向的社会福利主张:主张德国应该选择一条以新教伦理为原则,以公共福利和社会公正为方向的发展道路。瓦格纳最先提出社会政策的概念。(2)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德国社会保险政策的颁布。19世纪7080年代,德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政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社会保险制度。(3)费边主义的思想来源极其复杂,就其总体特征来说表现为折衷主义。七、福利经济学(20世纪20年代)1.消费者剩余:由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

16、,是经济学领域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指一个人为了不失去某种东西,而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感觉,是个人对消费行为的一种判断,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2.福利经济学以效用或功用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福利经济学分为以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的旧福利经济学派和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为标志新福利经济学派两派。3.基数效用论:旧福利经济学关于效用的观点。认为效用是客观的、可以进行计量并加总的概念,效用的大小可以按照一定的赋值来进行比较。4.序数效用论:新福利经济学关于效用的测量的观点,认为效用本身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