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555694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罪孽(ni)哭泣(q)颈联(jn) 传染(yn)B惩罚(chn) 摄取(sh)幼稚(zh) 专横(hn)C苍劲(jn) 履行(l)兴许(xn) 自刭(jn)D创伤(chun) 道行(hn)澄清(dn) 刹那(sh)【答案】C(A.“染”应读rn;B.“惩”应读chng;D.“刹”应读c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缔造防害各行其是节外生枝B坐落爆满反唇相讥集思广益C松弛渲染人才倍出孤立无援D月牙销毁屈肱而枕遍体鳞伤【答案】B(A.防妨;

2、C.倍辈;D.屈曲)3下列句子中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这些老战士同人民休戚相关,与战友生死与共。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很,可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答案】B(“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A.“休戚相关”形容双方在福祸、吉凶方面有相同的利害关系;C.“丁是丁,卯是卯”比喻做事认真,常用于褒义;D.“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一个暑假的

3、分离对这个牵挂他的姐姐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长了。B校庆庆典一结束,就有两个报社的记者采访我们的校长。C在全班同学中,只有我跟他学过二胡。D打败了对方的篮球队,我们十分高兴。【答案】D(A.“牵挂他的姐姐的孩子”有歧义:牵挂他的/姐姐的孩子孩子“牵挂”的是“他”;牵挂他的姐姐/的孩子孩子“牵挂”的是“他的姐姐”。B.“两个报社的记者”有歧义:两个/报社的记者记者数目为“两个”,他们到底来自一家报社还是两家报社,没交代;两个报社/的记者记者来自两家报社,总共来了多少记者,没交代。C.“我跟他学过二胡”有歧义;“跟”字在该句中既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作介词,该短语意思是“我”在“他”指导下学习二胡;作

4、连词,该短语意思是“我”和“他”两个人都学过二胡。D.“打败了对方的篮球队”孤立看有歧义,但在“我们十分高兴”这一特定语境中,其含义是明确的,即:我们打败了对方的篮球队,因而整句语意是明确的)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好的一组是()_,向教室望去,呀!这乡村的学校里,不也正在下着一场润滋滋的春雨吗?那辛勤的教师正在播洒着科学文化的春雨,学生们红扑扑的脸儿,多像那春雨中的桃花!A迎着瓢泼大雨,我转过身来,透过水滴滴的玻璃窗B迎着蒙蒙细雨,我转过身来,透过滴水的玻璃窗C迎着潇潇寒雨,我转过身来,透过迷雾般的玻璃窗D迎着斜风细雨,我转过身来,透过迷雾般的玻璃窗【答案】B(从景物的时间

5、性,排除A、C两项;从景物的空间性,排除D项)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6在母亲的影响下,孩子逐渐学会爱,孩子学会爱的表现有哪些?_【答案】(1)爱父母,“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2)爱别人,“通过爱他就从他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6、。”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7从母亲的良知看出母爱具有什么特点?_【答案】从母亲的良知可以看出

7、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它的爱博大,具有安全感。8从父亲的良知看出父爱具有什么特点?_【答案】从父亲的良知可以看出父爱更代表着思想,代表着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父爱引导孩子通向世界之路。9从文章看,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世界?_【答案】从文章看来,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他应该达到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也就是说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10作者为什么说“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_【答案】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这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

8、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王奎山我年轻的时候在一个乡下中学教书,不知因为什么,感觉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学校当时还没有用上自来水,一人发一个铁桶自己到井里打水用。印象很深的是一到冬天,放在屋角的水桶里总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我的脚就是在那时候冻伤的,一开始是红肿,痒,且痒得难受。到了夜里,脚在被窝里被热气一焐,更是痒得钻心。母亲到学校来看我,见我的脚冻伤了,心疼地说:“我总说你结了婚成了家,啥事也不用心了,看起来离了娘还是不行啊!”母亲回去就给我做了一双棉窝让父亲送到了学校。在我们这里,

9、棉窝和棉鞋是有区别的:棉鞋可以在正式的场合穿,因此一般做得比较硬棒,讲究的,还用桐油将鞋底及鞋面的根部油一油,可以防水;而棉窝则纯粹是在室内穿的,因此比较柔软、厚实,保暖性也强。那时候我教两个班的语文,备课、批改作业什么的常常要很晚才能上床睡觉。母亲知道这一点,做双棉窝专门让我夜晚熬夜的时候穿。母亲还特意让父亲转告我:夜晚熬夜的时候先用热水将脚烫一烫,等烫透了,再穿上棉窝,保暖效果更好。我按母亲说的办,果然夜里坐到啥时候都不冻脚了。这双棉窝陪我在乡下度过了好几个冬天。后来,我就调回城里来了。回城不久,我就买了一双皮棉鞋,里子还是绵羊毛的,穿在脚上暖和和的。有了皮棉鞋,那双棉窝就被我扔在床下不管

10、了。又过了几年,终于,在一次春节前打扫卫生的时候,那双棉窝被我扔到了垃圾堆上。巧的是那天中午母亲从乡下进城看我来了。母亲是来给我送馍的。每年春节前母亲都要在乡下蒸好馍给我送来,好让我们过年。奇怪的是母亲进门的时候一只手还拎着我清早刚刚扔掉的那双棉窝。母亲放下背着的馍说:“你看看巧不巧,我下了火车刚刚走到邮电局,就看见一个收破烂儿的车子上放着你这双棉窝。我当时就火了,就你咋把俺娃的棉窝偷走了?那收破烂儿的老头儿还不认账,说在家属院的垃圾堆上捡的。我说俺娃这双棉窝还好好的咋会扔了?一准是你偷的。老头儿急了,就说是偷的就让他过不去这个年!我忙说大过年的,快别说那不吉利的话。这样吧,俺娃的这双棉窝你还

11、给我,这都快晌午了,我送你两个菜包,你到食堂里买碗胡辣汤就着吃吧。”说完,母亲仿佛捡了多大便宜似的笑了起来。我当时尴尬极了,吭吭哧哧半天才说:“这收破烂儿的真是,一不注意就顺手牵羊把东西拿走了。”如今,母亲早已不在了,那双被我扔掉又被母亲重新要回的棉窝至今还放在木柜子里。冬天的时候我常常会拿出来试着穿一穿,一穿浑身就会涌起一股暖流。11联系全文回答,第一段是否偏离了主题?答:_【答案】没有偏离主题,它为下文“棉窝”的出现作铺垫。12“这收破烂儿的真是,一不注意就顺手牵羊把东西拿走了。”作者这样说的用意何在?答:_【答案】他这是善意的谎言,是怕母亲伤心,也是对自己草率的行为的自责,更是不珍视母爱的愧疚。13本文的结构安排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试作分析。答:_【答案】全文以“棉窝”为线索,将“做棉窝、穿棉窝、扔棉窝、捡棉窝、珍藏棉窝”的情节一线贯穿,显得紧凑而不松散。随着情节的推进,“棉窝”又是作者抒情的线索。作者首先是欣喜,紧接着是遗忘,然后是震撼,最后是无穷的回味。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是在一波三折中迂回前进的,令人荡气回肠。14阅读全文,思考:“棉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条回答)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