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549079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 幌子(hun) 怯懦(qi) 雕梁画栋(dn)B . 忌讳(hu) 拾掇(duo) 骂骂咧咧(li)C . 侦缉(j) 捣蛋(do) 咬牙跺脚(du)D . 凄惨(cn) 耷拉(d) 另请高明(mn)2.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班级辩论会上,意见分歧的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辩论非常激烈。B . 这篇文章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终于体会出作者蕴含其中的深意。C . 正如之前预料的那样,王刚在校运动会男子10

2、00米比赛中获得冠军,全班同学喜出望外。D . 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 , 尽展其长。3. (2分)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受检的十余种带“学习型”“专为中学生”等字样的辞书,合格率不足10%左右。B . 长期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软弱乏力。C . 学生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D . 假如我们幸运的读到鲁迅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4.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智能高铁”是

3、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智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A . B . C . D . 5. (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书”指书信。B . 春和天上的街市都是朱自清的作品。C . 金色花是俄国诗人泰戈尔的作品。D . 狼选自于聊斋志异,作者是明朝文学家蒲松龄。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6. (8分)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 (1)蒹葭萋萋

4、,_。所谓伊人,_。(蒹葭)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桃花源记 (4)卖炭翁中写出了老翁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句子是: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阅读孙权劝学和卖油翁,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5、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根据原文,对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往事:过去的事情 自矜:自我珍重B . 涉猎:粗略地阅读 睨:斜着眼睛看C .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沥:下滴D . 才略:才干谋略 忿然:气愤的样子(2)下列句子中划线

6、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公亦以此自矜B . 但当涉猎/但手熟尔C . 卿今当涂掌事/当世无双D . 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孙权是先谈读书的重要性,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劝,并建议读书的方法,使吕蒙开始读书。B . 【乙】文中“睨之”“但微颔之”,体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C . 【甲】文从孙权劝学到吕蒙学习再到鲁肃叹学,作者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一一详实叙述整个过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D . 【乙】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4)把画

7、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活,需要一把剪刀一次,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题材,确信一定能写出一篇好文章。那个周末的下午从图书馆回家,我一边骑车一边在脑海里勾勒这篇文章,有一种回去后非写出来不可的感觉。忽然电话响了,是一个很要好的文友打来的。大街上很嘈杂,我决定回家后再回电。路过一家超市,超市外面正在进行换季服装削价甩卖,刚好我需要买件衣服。停车、挑选、购物,花了近半个小时,然后离开。没走多久听到有人喊我,是一个久未谋面的老领导。出于尊重,我陪他聊天、抽烟,花了近一个小时。

8、快到宿舍,又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求我帮他写个很紧急的材料,于是赶到他办公室。写完材料,天已黑了,他请我吃饭。两人在饭店推杯换盏,一瓶白酒下肚,已到了晚上九点。回到宿舍,匆匆给文友回电话,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写出那篇文章的想法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于是睡去。第二天单位有事整整忙了一天,紧接着单位又组织我们外出学习十天,写作的计划又被打乱了。直到现在,庸常的生活和没有定数的工作,早已将那时构思的文章冲得支离破碎,没了踪影。前些日子读到捷克诗人塞弗尔写的一个故事。一个叫保尔魏尔伦的人,他的妻子生病了,他穿着拖鞋跑去药店抓药。在路上遇到了诗人韩波,韩波没费多大口舌就说服魏尔伦到比利时去旅行

9、了。魏尔伦穿着拖鞋走了,他可怜的妻子病入膏肓,还在等他的药呢。有时,我们极像魏尔伦。“抓药”是我们的目的,可是因为太多的牵绊,我们会走上另一条岔路。我们甚至与梦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原本可以实现的一些目标,因为一些席常的琐事而搁浅、拖拉、消磨。正如我要写的文章一样,被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枝节节所缠绕,直到泯灭。而这些琐碎事务和细枝末节我完全可以精简、压缩、忽略,甚至删除.如果成功是一棵从我们理想的土壤里破土而出的树,那么生活确实需要一把剪刀,用专注的心态,握住毅力的剪柄,用恒心的刀刃剪去那些牵绊、羁缚、错乱的枝蔓。因为,最具价值的人生需要毅力支撑,需要智慧引领,而成功之果常常结在没有乱草藤蔓缠绕的

10、枝头上。有限的生命周期,开花的季节并不多,腐常的风云常常弥漫视野,生活多了变教,能够自给的养料也十分有限,我们必须要做一件事:精心打磨一把剪刀(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段叙述故事,较为具体,为后文的议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B . 本文段运用比喻说理,将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具体、通俗易懂。C . 第段中几个划线的词语顺序可以变动,因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D . 第段中的“乱草藤蔓”指庸常的琐事和生活中“旁逸斜出的枝枝节节”。(2)下面不属于将作者构思好的文章冲得“支离破碎”“没了踪影”的事的一项是( ) A . 超市购物、外出学习B . 陪领导聊天,给文友回电话C

11、. 给同事写材料,喝酒D . 读塞弗尔写的故事(3)结合你的实际说说为什么必须要“精心打磨一把剪刀”?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浓缩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天歌不仅咖啡可以浓缩,如今的纸质书都可以。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网友表示,这样阅读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由这个“浓缩书”,很容易让人想起“精华本”“缩写本”,比如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它们的“精华本”“缩写本”。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小学生的

12、阅读需要,因为长篇累牍的原著,对中小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这些“精华本”“缩写本”的编写者而言,既要大幅度缩减字数、篇幅,同时还要保留原著的精华,不损害读者的阅读快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近期在一些网友和读者中走红的“浓缩书”,不要说和原著相比,即便和“精华本”“缩写本”相比,也已经完全是两种东西了。这是因为“浓缩书”已经不仅仅是减少字数篇幅、取其精华进行缩写那么简单,而是把原著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总结,一本几十万字的图书,经过“浓缩”以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可能只有“导读”“要点速记”“方法归纳”等几百字的内容。很显然,“浓缩书”从里到外都透着快节奏时代对效率的极度渴求。读者阅

13、读一本原著的时间,可以读完十几本、几十本“浓缩书”,确实满足了对阅读效率的追求。但问题在于,这样的阅读,还是真正的阅读吗?还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获得传统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吗?在很多网友看来,阅读“浓缩书”是对效率的一种过度追求,最终导致其沦为一种象征性的阅读,丧失了通读全书的阅读体验,所以是得不偿失的。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不妨打个比方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从终极目的来说,因为不吃饭,就无法获得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身体就会垮掉,甚至是走向死亡。既然如此,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完全可以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从食物中提取出来,浓缩成营养胶囊吞下去,而不用每天都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吃饭

14、。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这么做?那是因为不管是吃饭,还是吃水果,喝各种饮料,我们都不仅仅摄入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得到了满足感、幸福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阅读“浓缩书”和阅读原著的区别与此类似,如果为了效率只读“浓缩书”,我们也就失去了只有阅读原著才能产生的满足感、幸福感,失去了阅读的愉悦体验。更进一步说,如果一切都可以浓缩,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摘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1)本文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2)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精华本”“缩写本”是为了方便中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因为长篇累牍的原著,对中小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B . “浓缩书”已经不仅仅是减少字数篇幅、取其精华进行缩写那么简单,而是把原著进行高度地概括与总结。C . “浓缩书”虽然满足了对阅读效率的追求但不是真正的阅读。D . 人们之所以喜欢只读“浓缩书”,是因为不仅仅摄入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得到了满足感、幸福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4)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的观点,请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浓缩阅读”的。 【链接材料】近日,“浓缩书”受到白领和学生群体的追捧,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它把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压缩。20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