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536834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

2、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12分)2. (12分)默写。(1)斜晖脉脉水悠悠,_。(望江南)(2)_。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3)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胡马依北风,_。(行行重行行)(5)_,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6)手中各有携,_。(羌村三首)(7)_,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8)苟全性命于乱世,_。(出师表)(9)对饮食,_,食适可,_。(弟子规)(10)见人善,即思齐,_,_。(弟子规)三、 书写 (共1题;共6分)3. (6分)根据拼音写出

3、汉字并将成语补充完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_枯拉朽,军无斗志, 纷纷ku_退。为了这一刻,多少人_精竭虑,青丝变白发,终于成功了,浩hn_的大海可以作证。没等观众从眼花_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yng_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6分)4. (26分)阅读下列新闻完成题目。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

4、,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1)画出新闻的电头,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 (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经营:_。(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5)给这则新闻拟个恰当的标题。 (6)学习这则新闻,你可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或启示?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5. (1

5、5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越来越多,各校的学生课外活动社团(小组)像雨后春笋。如文学社、音乐社、舞蹈社、足球之家、篮球社、乒乓社、动漫社、油画社、版画社、摄影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网页爱好者校园里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景象。(1)下面是某校对500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的调查表请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一条主要信息。类别主动参加被动参加不愿参加时间数据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实施课改前25050%15030%10020%实施课改后42585%6513%102%你提取的信息是: (2)你最喜欢参加哪个社团(小组)?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参加你们的社团(小组

6、),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你选择的社团(小组):你写的宣传标语: (3)为了让你们的社团(小组)建设得更加美好请你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建议。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 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唐代)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注: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1)赏析前两句中的“岁岁”、“朝朝”有什么表达作用?(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7. (21分)阅读欧阳修的卖油翁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

7、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注】陈康肃公尧咨:陈,姓氏;康肃,谥号;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尧咨,名。自矜(jn):自夸。家圃(p):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睨(n):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矢:箭。颔(hn)之: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

8、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酌(zhu)油:倒油。杓(sho):杓子。沥之:沥,注。之,指葫芦。遣:送。(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陈康肃公尧咨善射_ 尝射于家圃_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 以钱覆其口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康肃笑而遣之A . 启窗而观(核舟记)B . 屏弃而不用(为学)C . 旦旦而学之(为学)D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乃 取 一 葫 芦 置 于 地(4)翻译下列句子。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也。(为学)(5)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9、?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8.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

10、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

11、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

12、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

13、作者的心情相契合。”(4)第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朗读者:点燃阅读热情,给你读书时刻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新节目朗读者赢得了如潮赞誉,网络上下对这档节目的评价更是近乎“零差评”。嘉宾们以念诗、读散文和家书的方式,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让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观点1:重拾书本,感受文字强大魅力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节目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回顾人生片断,将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给观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习惯,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数人会逐渐丢弃,而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一直坚持下来。文字的力量,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可能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到了。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变得寥落荒芜。尽管在国家的倡导、媒体的呼吁之下,喜欢读书的人仍为数不少,但毕竟少了许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感觉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让人们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