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514625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D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D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D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D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他的小说骆驼样子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秀美山水的热爱之情。B . 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称为及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叫做弱冠。C .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王右丞集分别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D .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他被称为短篇小

2、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包法利夫人。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B . 我那坚如磐石的信念被震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痕。C . 看着身边熟悉的风景,我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D . 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课堂学习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B . 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C . 随着成语大赛和朗读者的热播,主持人董卿再一次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人物。D . “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潭的路上”这句富有哲理的

3、话语,如果不是妙手偶得 , 便是生活磨砺的总结。4. (2分)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A .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 它保持缄默B .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C . 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D .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二、 填空题 (共3题;共8分)5. (1分)本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_。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_、_、_。歌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出自他的诗_。6.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mn gn_。(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

4、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 bi_。(3)黄色的花dn y_,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shn chn_,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ln mn_。7. (3分)【我的展示】班长在“我爱文学”的主题会上作了总结,请你仿照划线句补充完整结束语。同样是喜爱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却有程度的差异,层次的不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为寻求一时感官上的刺激 , 是一种 “看”;另一种人的“看”则与之迥然不同,他们 _,_,_ ,这是欣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希望大家早日进入这一层次。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5、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吾日三省吾身 _思而不学则殆 _(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请从文中写出2个沿用至今的成语。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

6、样的态度呢? 9. (20分)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世说新语两则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撒盐空中差可拟 _下车引之 _元方入门不顾

7、_ 未若柳絮因风起 _(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3)甲文中用_,_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乙文中元方是从_和_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4)乙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是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5)学习了乙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10. (20分)读文答题。【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8、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乙】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1)甲文描写的对象是春雨,它具有( )( )( )的特点 ;乙文描写的对象是济南冬天的水,它具有

9、( )( )的特点。(2)甲文中,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春雨的“细”的特点?(3)“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什么?作用是什么?(4)雨水能滋润万物生长,甲乙两文中都分别写到了雨水中的植物,请试找出相应的句子。甲文: 乙文: 11. (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父亲的背高巧林乡下老家的屋檐下,夕阳斜斜地照着。趴在木椅后靠背上的父亲衣襟反穿,赤裸着略显肥胖而皮肉松弛、“雀斑”点点的背。母亲操着一枚让我感到既陌生又眼熟的刮痧板,一下一下刮着父亲的背。那专注的神情一如她在菜园里耕种那一垅贫瘠而濒临荒芜的地。一道道“痧痕”显现在父亲背上,乍一看,犹如挂在西边天空中的一片片红

10、彤彤的云霞。我一震!难道,这就是我年少时经常见到的那个宽厚壮实的背吗?第二天,经我再三撺掇,从不肯轻易花钱看医生的父亲才答应去医院就诊。我背着父亲,匆匆走向停在环村公路上的轿车。一路上,尽管父亲的身重压得我气喘吁吁,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走过村前的小路,跨过河边的小桥,我尽力让自己的脚步迈得稳健些。父亲趴在我像他当年一样壮实的背上,浅浅地呻吟着,带着难挨的病痛与满心的幸福。走着,走着,在我恍惚的记忆里,突然泛起一幕与此时此境何等相似的情景:40多年前,我目睹父亲也曾这样背着他的父亲我的爷爷,一步步地走向镇上的医院。那是夏熟上场季节的一个中午,父亲弓着壮实的背,背起一声声呻吟的爷爷。可惜那

11、时条件差,爷爷的病又犯得重,父亲才蹲身放下爷爷,爷爷就咽气了这样幽幽想着时,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有什么办法?这是无法逆转的生命轮回啊!父亲背着儿子,儿子背着父亲,就是这样。或许,我背上的父亲感受到了我的凝重、我的伤感,也就开始一遍遍地说:“歇一会儿吧,要不,让我自己慢慢地走。”我说:“没事,我背你。”大叔大婶们见我如此背着父亲,啧啧称赞:“你看,老头有福,生了个多么孝顺的儿子。”我一听,反倒不安起来,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父亲背在自己的背上!而仅仅这一次,又何以偿还我儿时父亲无数次背着我时积下的深深父爱?孩子们也来了,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而这笑声分明因好奇而生,挟揶揄而来。我边背着父亲走,边

12、在心里嘀咕:“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后也当上父亲或者母亲时自然会明白的。”吊了几天盐水后,父亲终于枯木逢春一般慢慢康复起来。只是,父亲那张苍白、稍显浮肿的脸依然催人怜悯、惹人伤感。中午,病榻上的父亲望着一缕温暖的阳光,喃喃自语:“我已经好久没有换内衣了,身上黏糊得难受。”我马上接话说:“让我替你擦个背,然后把你的内衣换了,好吗?”父亲用深透而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好一阵后才说:“儿,你在城里清洁惯了,还是等你妈来了再说。”我完全懂得父亲这话的意思,而事实也是这样,父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老人,从皮屑剥落、皱褶纵横的体肤上,或者从残牙稀疏、胡子拉楂的嘴沿边透出点什么气味来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

13、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替父亲好好擦个背的。于是,我慢慢扶着父亲,让父亲坐起身来,轻轻地替父亲脱去内衣。果然黏糊得很,让酸臭的汗液渍湿了的内衣豆腐一般贴着父亲的背。父亲有些不好意思,说:“看我有多脏。”我说:“还好。”说着,我把热气腾腾的毛巾盖在父亲背上,然后,是一阵小心翼翼地左拭右擦。顿时,细面条似的污垢从父亲背上纷纷滚落。父亲问:“都生出污泥条了?”我答:“嗯。”其实,我并不在用心回答父亲,而是躲在下意识里的条件反射又让我追忆起儿时的情景或许在夏天村边的河埠头,或许在冬天镇上的澡堂里,父亲一边替我擦背,一边笑着嬉骂:“你看有多脏,那些污泥条都可以肥上三亩地啦。”我乐着,默认,而背上的那份爽快与惬意实在让人无法形容。现在,我但愿,父亲也能享受到我儿时的那份爽快与惬意。(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全文故事情节均围绕“背”字展开,可依次概括为:_ _,表现了父子情深的主题。 (2)请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短语的含义。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段插叙父亲背着爷爷去看病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5)以文章第段为例,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 五、 默写 (共2题;共14分)12. (6分)默写。_,志在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