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案吴刚.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503474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教案吴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平面镜成像教案吴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平面镜成像教案吴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平面镜成像教案吴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平面镜成像教案吴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教案吴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教案吴刚.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枣庄二十九中 吴刚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虚像的概念。2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形成相互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信息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教学准备】演示用:多媒体平台、镀膜玻璃板、大烧杯、量筒、足量的染色水、蜡烛

2、一支,火柴学生分组用:玻璃板、两支等长的蜡烛、火柴、白纸一张、平面镜。【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演示】“水中”蜡烛仍能够燃烧。引出“物”与“像”的概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平时的“照镜子”在物理学中称为“平面镜成像”。【活动设置】在镀膜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玻璃板后放置一个略高于玻璃板的量筒。此时会观察到量筒中有一个燃烧的“蜡烛”。请学生上台来将玻璃板后的蜡烛熄灭,提示“水能灭火”。当量筒内装满水后,蜡烛仍能燃烧。观察视频体验物理的神奇。【设疑】蜡烛的火焰为何浇不灭呢?你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吗?思考并讨论。【板书课题】4.3平面镜成像(设计意图:

3、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物理的神奇,激趣诱思)二、新课学习、科学探究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认识平面镜【活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请同学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思考下列问题:【思考问题】(1)像处在什么位置?(2)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说一说】请举出除了生活中的镜子,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看作平面镜?(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感知平面镜)思考试着回答交流讨论:像在镜中,镜中人眨左眼。归纳总结学生举例:平玻璃板、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表面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体验、对比方案交流讨论、明确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做一做】请同学

4、们利用你手中的平面镜找到你的像,当你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时,仔细观察你的像的大小、位置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交流讨论】根据观察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设计意图:通过找像并观察像的大小、位置与物体的大小与位置的比较,让学生初步领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猜想假设提供依据。)拿着平面镜找像,并仔细观察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位置的变化.【小组活动】交流讨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体离镜子越远,像离镜子也越远。【猜想与假设】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归类整合能力,从而明确本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根据观察和

5、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实验猜想。对猜想进行归类整合,明确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主要研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做一做】用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前成像,把一支完全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前成像,把一支完全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使之与像重合,观察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和物的大小关系,改变点燃蜡烛镜面的距离,重做几次试验,多次测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为选择玻璃板设计实验方案埋下伏笔,使实验的设计方案水到渠成,从而克服本实验的关键点)1. 【研

6、讨交流】思考讨论:请对照老师给你提供的器材,你能说出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1、 为什么不用平面镜而是玻璃板来进行实验?2、 为什么要改变物体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测量几组数据?【设计表格】设计表格记录测量的物理量见附件1。思考交流:可以对比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既能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蜡烛,使与像完全重合,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观察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判断像的虚实;便于测量比较,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1.【实验提示】玻璃板一定要竖直放置,且将镀膜的一面与方格纸零刻度线重合;记录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实验数据,并注意观察像与物的大小;为减小测量误差每

7、组测三次实验;实验时玻璃板要轻拿轻放,不要让蜡油烫到手,实验完毕要及时吹灭蜡烛。2. 【分组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必要时给予指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阅读实验要求,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小组活动】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进行实验。1.【展示交流】请两个小组分别将自己的实验数据报上来,通过投影向全班展示,征求大家意见。结论:(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纠正学生从日常经验中形成的“人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这一错误看法)(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刚才的实验用纸

8、)2.【实验结论】(板书)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 ;平面镜成的是 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展示数据进行交流。2.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以致用】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易错警示:虚像一定要用虚线表示。)【小组活动】完成作图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知识点三: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能够成像;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

9、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来作镜子来梳妆打扮。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都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的平面镜,才能在民间普遍使用了。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过渡语:平面镜有这么多的用处,那平面镜究竟是如何成像的呢?【画一画】如图所示,你能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光线的反射光路图吗?完成后,试着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你会有何发现呢?【疑难点拨】课件动画展示:动画图形见附件2边播放边介绍:图(见附件2)中,镜前

10、烛焰上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里。由于眼睛的视觉习惯,人们总认为进入眼睛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看起来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来的(见附件2甲图),跟S处真有一光源产生一样(见附件2乙图),S就是S点在镜中的像,因为此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我们叫它虚像,每条反射光线都好像从虚像点发出的。【要点归纳】(板书)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平面镜成像原理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虚像。)【学以致用】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你能解释上课伊始看到的“水中”蜡烛仍能够燃烧的奥秘吗?1. 完成光路图。2. 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流讨论有什么

11、发现。观看课件,倾听介绍,思考平面镜成像原因。分析归纳: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发生成像的,虚像是由于实际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思考并回答。【引导学习】1、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甚广。教师引导,学生举例。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向学生展示潜望镜,给学生体验时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潜望镜光路图。【想想议议】领略平面镜神奇而有趣的妙用的同时,你能归纳出平面镜有哪些应用吗?【要点归纳】(板书)平面镜能够 ;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认识平面镜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体现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汇报总结:平面镜能够成像;平面镜可以改变

12、光的传播方向。【盘点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课堂检测】教师巡视点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3)【家庭作业】布置课下探究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物理的神奇,认识物理的用途,拓宽学生的视野。)课后完成(见附件4)【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平面镜成像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温故知新激趣质疑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分析解疑反馈练习应用提高的教学程序。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我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由于平时很少进行分组实验,加上过

13、高估计学生的能力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较差,需要老师更多的指导,需要创设更多的机会,培养他们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更好的体现课标理念。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虚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理解,通过设计学生容易答出三个问题进行引导,加上前面复习中光路图的画法为突破学生理解平面镜成虚像这一难点打下基础,在课上我又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在镜后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从边上看屏上有没有像,和平时投影仪屏上的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实像和虚像区别,针对学生平时的认识“人离镜子越远,像越小”,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辨别,很好的纠正以前的错误观点。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 对基础差的学生关注不够,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会很多,可是由于在课堂上需要面对的是大多数学生,另外在课堂上时间有限也是一个原因,如果是小班制授课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 对于错误的处理方法需要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附件1:附件2:附件3:【当堂测试、诊断达标】1 (2012昆明)小明站在平面镜前l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m,他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 小明利用平板玻璃、完全相同的蜡烛灯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