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88285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2、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 。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示法3、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

2、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4、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 , 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 , 实行男女教育平等 , 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5、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布卢姆D.施太伦6、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张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消退法D.系统脱敏法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

3、的课文以后.勾画出本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8、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9、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10、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

4、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1、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检测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2、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尊敬感13、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A.测量B.测验C.考试D.评价14、孔子曰 : “ 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 。 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 。 上好信 , 则民莫敢不

5、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 具有灵活性B 脱离社会生产C 具有全面性D 结合社会生产15、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6、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17、学校德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 )。A.思想政治其它学科教学B.课外和校外活动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18、最早提出“学

6、习过程就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这一观点的人是( )。A巴甫洛夫B华生C桑戴克D班杜拉19、朵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 欢条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于( )。A.强硬专断型B.放任自由型C.仁慈专断型D.民主平等型20、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21、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

7、越强,学习效率越好。2、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3、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2、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3、简述系统脱敏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歌声。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

8、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问题:(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2、高一女生马英前几天向班主任廖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她感觉自己喜欢上了班里的男生周勇,上课时,总是走神,不由自主的看周勇在干什么,下课后,她的目光总是跟随周勇的身影;如果看不到周勇,她就心神不定,书也看不进去。她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非常忧虑,担心被父母,老师发现。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会因此下降。她十分因扰,问廖老师自己该怎么办?问题:(

9、1)请根据中学生异性交往特点分析案例中马英的问题。(2)如果你是马英的班主任会提出什么建议?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B2、答案:D 3、C4、答案: :C 5、A6、B7、B8、A9、C10、C11、D12、B13、B14、答案:B 15、答案:D16、答案:A性格特征17、A18、B19、C20、【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21、答案:A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解析】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是倒U曲线的关系。每种难度的任务都有一个最

10、佳动机水平,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2、【参考答案】错误。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3、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 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能说讲授法是注

11、入式的教学方法。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注入式 还是启发式,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如果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4、【参考答案】错误。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 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

12、分)1、答案:直接经验的形式实现对现实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强调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实际操作。经验课程是以各种活动为组织方式。经验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2、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一阶段: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18个月4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第三阶段:4

13、6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612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1220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2024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2450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第八阶段: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

14、,避免绝望与沮丧。3、正确答案:(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系统脱敏法的步骤包括: (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4、(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