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一单元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80662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第一单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案第一单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案第一单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案第一单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案第一单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第一单元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合作探究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浓厚的血缘和宗法色彩,具有家国一体的特色神权和王权的结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2、历史发展至今,宗法制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依然浓厚。宗法制在当今社会现实中的积极和消极表现。积极表现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表现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多少有些背离。&巩固提升1A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

2、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2B3D 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4A “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即分封制。5C 河南简称豫,河北简称冀,湖南简称湘,湖北简称鄂,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广东简称粤,广西简称桂

3、。西周的封国主要有齐、鲁、燕、卫、宋、晋。答案为C。6D 材料指出尽管三兄弟为同母,但长子和次子出生时其母为妾,而纣出生时其母为妻,地位已有变化,纣亦因此成为嫡长子,具有了继承权。大史亦是据嫡长子继承制来阐述自己观点的。7B “封建”的含义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因此“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西周。 8A 从材料信息中的“礼”“祭”“同姓”等,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宗法血缘关系。9C 从材料中的“黛玉是外人”“宝玉是自己人”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宗法观念。10A 从时间上来看,是春秋时期,而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是在秦朝建立后,排除B,工商皆本思想出现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而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4、是指西周时期实行的宗法制,排除D。11、A 12.B 13.B 14.D 15.D 16.A 17.B 18.C 19.D 20.B21.解析:(1)(2)问,可以从材料信息中直接得到答案;(3)问,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并注意对比分析;(4)问,在总结上述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参考答案:(1)信息:夏王朝是由禹建立的;目前的考古发掘成果丰硕,河南的二里头文化已被证明是夏文化;禹死后传位于益,但诸侯皆朝拜启,从中可以看到王位世袭的影子,夏朝已产生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2)显著特征: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商王与附属国之间无血缘宗亲关系,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有很

5、大的自主性。西周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被分封的诸侯大多与周王有宗亲关系,诸侯与周王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了。(4)特点:王权与神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10、ACCCA、DDBAB、1115、BBCDB 16-20CCDAB21.解析:本题考查了秦朝统一的背景、前提条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等几个方面问题。(1)问,需要仔细观察图片来归纳总结;(2)问,体现人们对统一的渴望;(3)问,体现了秦统一的历史作用;(4)问,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全面评价中央

6、集权制度。参考答案:(1)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瓦解,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弱兼并的局面;(2)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3)不能;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等。(4)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消极: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末农民起义)

7、;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10、CCBBC、DBBAB、1120、BBCCD、ACCCB、21、A DCBD26答:(1)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军事。(2)完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明确三省职权。(3)目的:巩固、强化皇权。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大臣专权,稳定政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110、CCBDA、CCDAC、1120、DCCCC、BCDCA、2125、BDBBC、26

8、(1)在西周山东省曾被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2分)(2)西周和西汉前期。(2分) 西周分封制;(1分)西汉前期推行郡县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2分)(3)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2分)(4)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一单元单元检测答案一、选择题1C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皇帝之后为先代贵族,由此判断是分封制。2C “封建”即封邦建国。3A 本题考查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下,诸侯在其封地内享有征收赋税和任免官吏等权利,但诸侯必须为

9、周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故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西周。4A 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周朝的统治。结合题意,封国面积较少,无法对中央政权形成威胁,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A 从材料信息看,吕氏春秋提出了诸侯、大夫、妻妾等等级名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宗法制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6A 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噩侯反叛伐周”,诸侯王居然敢于讨伐周王,说明分封制趋向衰弱;“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说明分封制虽然趋向衰弱,但王权尚能维护,其权威还没有完全丧失。7B 郡县制的确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命,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8A 材料信息体现了丞相

10、的崇高地位,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丞相再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了。所以材料所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汉时期。9B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又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10C 封建官制的实行将用人权集中于中央,最终由皇帝决定,这大大加强了君主的权力,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1C 材料信息表明,皇帝不仅分封嫡长子,而且也分封其他庶子,这样做的目的是分割王国领地,减少对中央的威胁,这就是推恩令。12B 材料中的观点即治天下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从中可以得出结论。13B A是九品中正制,C是宗法制度,D是察举制。14D 唐太宗之所以把鸟藏起来,就是怕魏征给他

11、提出谏议。15C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主要封驳审议,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16B “士大夫”即文人,宋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派文人做知州治理地方,体现了材料的观点。17B 由题中“常与知州争权”及“朝廷使我监汝”判断该官职应为北宋时期的通判,监视知州。18D 材料反映的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一现象出现在明朝,故选D。19B 所谓“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是表象,在皇帝面前,军机处实际只是传达皇帝旨意的一个机构而已,既不能大权独揽,也没有决策权,更没有明代以前丞相那样的大权,故B的说法正确。20C 从题中所给材料看

12、,该对联的寓意即为强化君主的权力。A选项所叙为通判的职责;B项为三省六部制中的尚书省职责;C为描述军机处的设置;D为刺史制度中刺史的职责。21D 显然,宫廷版必然是对朱元璋进行美化,不可信,而民间版则是进行丑化,也不可信,因此,对朱元璋真相,只能是有待考证。22C 黄宗羲说的意思是明代政治黑暗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丞相作用还是非常肯定的。23C “三公”说明应该是在秦汉时期,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唐时期,“军机处”应该是在清朝时期,综合两者可得出结论。24D 从秦朝初创皇帝制度,到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再到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以至于明代取消丞相,古代相权不断

13、削弱,皇权不断强化,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条直线,如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就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特殊情况。25.D 26.C 27.B 28.A 29.A 30.B二、非选择题31解析:本题全面考查科举制度。(1)(2)(3)问,要注意结合时代的背景进行分析;(4)问,要辩证看待科举制的影响。参考答案:(1)打破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具有开放性、公平性、客观性。(4分)(2)形式僵化;内容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考试;造就了大量无用之才。(3分)(3)科举制主要是培养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人才;新式学校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人才。(4分)(4)一

14、方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另一方面又限制了思想、科技的发展。(3分,言之有理即可)3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注意理解皇权加强的过程就是相权不断分散乃至最后废除的过程。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解题过程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并结合课本知识归纳答案。参考答案:(1)理解:宋代的官与差遣分开,有官位不一定有差遣,也就是没任务。但朝廷也会支付俸禄给他们,结果造成官员过剩;地方上的监察官很多。结果官员都人浮于事,相互推卸责任,产生冗官。原因: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的后果。(5分)(2)明朝初年实行特务统治,加强对大臣的监察。废丞相,权分六部。(4分)(3)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办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2分)(4)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1分)评析: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石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导致一人独尊,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