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65066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C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C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C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9分)1. (8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huminchzo教_劝_年与时_险_遂成枯落淫慢淡泊夫君子之行2.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纶之乐 如座针毡 遍稽群藉 浩瀚无垠B . 一泻千里 遮天蔽日 睡眼惺松 周道如底C . 芒刺在背 引颈受戳 通霄达旦 引人暇想D . 断壁残垣 怡然自得 万恶不赦 袅袅烟云3. (4分)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018年4月召开的第54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

2、全球化普遍反对,再一次_(验证 见证 证明)了中国维护世界安全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深度融入国际体系,并成为国际体系的稳定器。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的设计_(别具一格 别具匠心 别出心裁),将会在中国桥梁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众志成城的雄浑合唱拉开了“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B . 由于科学家的不懈研究,人们正在发现和推广深海生物的药用价值。C . 朋友是没有血缘的兄弟,只要能同甘,才能共苦。D . 早春的一场雪,洁净着茫茫田野,也洁净着赏雪者的心灵。5. (2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A . 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B . 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C .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D . 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6. (2分)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7. (2分)选出短语结构都相同的一项( ) A . 才疏学浅 心灰意冷 耳闻目睹B . 百废待举 两相情愿 张灯结彩C . 过问世事 花天酒地 寸步难行D . 秉烛夜谈

4、深居简出 痛心疾首8. (7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程颐_譬如_步骤_懒惰_塾师_大儒_停滞_虚妄_二、 问答题 (共1题;共5分)9. (5分)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一猜】 猜下列谜语,各打一自然现象。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_家在湖泊海洋,常在高空飘荡;春夏来到人间,滋润草木生长。_(2)【活动二:写一写】收集含有“风”“雨 ”的词汇和俗语(各3个)。 成语:_;俗语:_。(3)【活动三:赏一赏】 大自然的风雨,浸润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所以它们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展示一句写风或雨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

5、题目),并作简要赏析。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从三到万马南邨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ji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

6、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酌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nu)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c)之,其子恚(hu)曰:天下姓氏夥(hu)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

7、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像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

8、虚谨慎。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可以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帖,他就傻眼了。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指导,不可能只凭

9、件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上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1)根据拼音写汉字。ji径(2)第段中除了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外,还运用论证的方法。(3)本文论证严密,开篇提出了的论点,再从和古代一则故事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和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4)下列句子可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 .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10、B .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C . 书非借不能读也。D .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5)请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仿照例句补写一个“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的事例。相关链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在 第二天,便以市长的身份正式接管了上海市政府。刚解放的上海各种物品奇缺,特别当陈毅市长了解到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连夜登门造访深居简出、闭门 著书的化学家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此类研究工作。但齐几番推脱,后来陈毅终于用他的真诚,让齐仰之欣然同意主持筹建盘尼西林药厂。例句: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11.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季羡林自从移

11、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

12、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什么奇迹呀?”“你们这样的花树。”“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什么神奇?”“这木棉花。”“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13、”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

14、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1)文章作者几次看槐花?每次作者对花的感受有何不同?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2)阅读第16段画线句,说说“这样一个经验”在文中体现在哪两件事上? (3)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9分)1-1、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