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53009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I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I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I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II).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II)说明:本试卷共50道选择题,每道题1分,共5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珊瑚虫 C钟乳石 D珊瑚礁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狗寻找食物 B蜗牛爬行 C大雁南飞 D红旗飘飘3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都能进行呼吸 B都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C都能进行繁殖 D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病毒 B霉菌 C树 D斑马5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这一事实可作什么特征的具体实例:适应性应激性遗传性和变异性竞争性( )A B C D6牵牛花

2、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生长和繁殖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C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8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9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10当调查的范围较大,不能逐个调查时,要选取一部分调

3、查对象作为()A例子 B代表 C样品 D样本11在“调查公园内的生物”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甲发现了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恶心,就没有记录B乙发现几株未见过的小花,将它们拔起来,准备带回学校问老师C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记录中都没有,便将它删去D丁拨开草丛,一只蚱蜢跳了出来蹦到公园栅栏外,于是将它记录下来12下列蒲公英的相关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可行的是 ()13下列适于抽样调查的是( )A某班同学的业余爱好 B自己家里的收支情况C全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 D某校教师男女比例14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下面属于正确调查步骤的是( )确定调查对象明确调查目的 调查时如实记录 对

4、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制定调查方案A B C D15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16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分 B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C阳光、温度、水分和一定的空间 D营养物质、温度和水分 17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A人吃饭 B给汽车加油 C小鸡破壳而出 D蘑菇由小长大18牵牛花开花时间大多是在凌晨4时左右,早晨8时便开始闭花。由此可以判断影响牵牛花开花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B阳光C湿度D

5、空气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斗争关系,这句话中影响螳螂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A蝉、黄雀 B蝉、黄雀和其他螳螂 C树、蝉、黄雀和其他螳螂 D树、蝉、黄雀、其他螳螂和水、阳光等20下列属于科学探究的方法是()A观察B调查C收集和分析资料DABC都属于2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C大雁南飞 D秋风扫落叶22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23在种子萌发实验设计中,下列各选项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A有光和无光 B3

6、0和0 C温度和水分 D有土壤和无土壤24在研究“响尾蛇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了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踪受伤的猎物的看法。这应属于实验探究中( )的步骤。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相关信息 D分析实验现象25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所有条件都不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D所有条件都相同26科学实验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 )A只做一次实验,以此数据为准 B多做几次,取最大值或最小值C一般重复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 D做十次实验以上,取平均值27调查一块草地上的密度,最好采取哪种调查方法(

7、)A一株不漏的数草的株数 B划格后逐格计算累计C大体估计 D选点抽样调查,求平均值28下列食物链中,不正确的是()A小虾小鱼大鱼B植物兔狐C松林松毛虫啄木鸟D玉米老鼠鹰29巴斯德通过右图的曲颈瓶证明了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30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 B一口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片森林中的树木 D一块农田里的水稻3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全部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2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B蚯蚓疏松土壤 C干旱使水

8、稻减产 D植物可以防风固沙33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老虎吃野猪 许多蜜蜂在酿蜜 草原上的兔子和羊 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蚂蚁搬家 瓢虫吃蚜虫A B C D3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

9、素C吉安市生态公园及公园内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D “桃花之乡” 吉水县境内的所有桃花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36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37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你认为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的图示是()ABCD38几位同学针对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草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C保护食虫鸟对人类有益D多条食物链就可构成生态系统39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

10、,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A相互制约的 B多种多样的C不断进化的 D相互捕食40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把狐全部杀光,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A草长得十分茂盛 B兔的数目一直增加C兔的数量没有变化 D兔的数量先增加后下降41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将留种地用网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 B缺水干旱 C植被破坏 D食物链被破坏4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其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A甲B乙C丙D丁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B生物圈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C蛇类经常

11、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D在美洲大量使用的DDT与我没有关系,因为我住在亚洲44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包含4条食物链B蛇和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没有分解者,图中所示各食物链均不完整D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最高4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46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47在生物圈中,有“地球的肾”之称的是()。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48大量砍伐森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后续资源匮乏 B水土严重流失 C绿化面积减少 DA.B.C都是49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50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我国目前有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的是()A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B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D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