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9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学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51493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9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9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9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9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9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9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9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学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9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学案【必备考点指要】【基础考点整理】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

2、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B人民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和地位1中国最早培植的

3、作物: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规模性农耕经济粟、水稻。(二)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1原始农耕技术(“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1)在茫茫原始山林中,人们利用“火耕”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2)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2春秋战国农耕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2)秦国“以牛田”(用牛耕田),国强民富,具有了其他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3从汉至唐的农耕技术:(1)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犁和便利收获的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间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中耕的作用有疏松表土

4、、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等)(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与土地问题1中国古代基本土地制度:(1)井田制的实行和废除: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2)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2中国古代土地高度集中:(1)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2)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土地高度集中(土地兼并问题)?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买卖的合法性。(3)土地高度集中的危害:

5、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激起民众的暴动。(4)封建社会通过改革解决土地问题最终失败的原因:地主阶级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四)中国古代赋税徭役制度(农民负担问题)2徭役(力役):(1)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这些工程既有公共工程(如水利、交通、国防、城建等),也有私利工程(始宫室、陵墓等)。3沉重的赋税和徭役造成的恶劣影响(经济基础影响政治、文化):沉重的赋税使农民破产离开土地,过度的徭役使农民长期耽误农时,导致正常的经济生

6、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五)中国古代水利事业3古代中国发明的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2)宋代使用水转翻车。(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C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农业的起源(二)从耒耜到曲辕犁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

7、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商周时期,农具

8、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或“十千维耦就是对当时使用简陋农具、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形象描述。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或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从此,“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

9、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xx多年。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君主私有土地是指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此外,除自耕农私有土地外,就是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在广义上说也是土地的主人,他与地主的区别在于他所有的土地规模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

10、,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公元485年,北魏就曾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到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古代,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直接提供者,他

11、们名下的土地是国家田赋收入的来源。考点二:手工业的发展A新人教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

12、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

13、续发展。(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B人民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小农户手工业和大地主手工业;手工业主要形式)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特点:(1)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

14、,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2)手工业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少部分进入流通领域。(二)“工官”和“匠户”(官营手工业及手工劳动者;中国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1“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1)起源: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有图的手工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2)职能:由中央机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3)投资:对朝廷财政来说,“工官”工场是一大支出。(4)技术(利):“工官”工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5)西汉官营纺织业机构:在长安设“东西织室

15、”,在齐郡设“三服官”。(6)局限(弊):服务对象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关系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传承技术工艺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2“匠户”(手工业劳动者):(1)含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2)演变: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不得脱籍改业。清代顺治帝时,废除“匠籍”,匠人获得自由身份。(3)影响:统治者可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3丝织技术发展:(1)汉

16、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2)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一件素纱禅衣和几种起绒锦。(3)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4)唐宋元明时代,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纺织技术。(5)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6)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5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四)先进的冶金技术(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之二)1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使用铜器,但它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2商周青铜器文明高度发达:(1)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当时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2)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