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47144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B .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出身官僚家庭组织大罢工”“造反者”是毛泽东。C . 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D . 红军长征: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二、 字词书写 (共1

2、题;共1分)2. (1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故乡的山水如诗如画,让我jun_念:她山碧绿、水清ch_、树成荫、花烂漫。漫步其间:抬头是湛蓝的天空,俯首是如yn_的绿草;耳畔小考婉转啼唱,脚边湖水泛起涟y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古诗默写。 (1)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2)荡胸生层云,_。(杜甫望岳)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_,_。(4)写出古诗词中能够表现人们辛勤劳作的诗句(连续的两句):_,_。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4. (6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小题。 郑屠当不过,讨饶。喝道

3、:“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1)这段话选自名著_,文中出的人物是_。 (2)下列有关这本名著中人物的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 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判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B . 戴宗人称神行太保,本为一村保正。后为救宋江性命冒险送假信而入狱,招来杀身之祸。C . 武松因打虎扬名成为一县都头,因替兄报仇在鸳鸯楼杀死西门庆、潘金莲,被刺配孟州。D . 晁盖广交天下好汉,因劫担之事败露而落草。后为梁山第二任寨主,攻打曾头市时

4、身亡。(3)下面诗句说的是上述名著中哪两位梁山好汉的结缘?请简述事件经过。 平将珠宝担落空,却问宝珠寺讨帐。要投入寺里强人,先引出寺外和尚。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5. (11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梦回繁华(节选)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

5、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杄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

6、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淸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

7、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其佘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8、. 汴河上有一座拱桥,无柱,但规模宏敞,结构精美。B . 汴梁市区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一幕的描绘是全画的一个高潮。C . 汴河是画作的主体,因为它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D . 从画中“插满柳枝的轿顶”可以看出所画的季节是汴梁早春。(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语言严谨准确,同时又颇具文学色彩,典雅而有韵味。B . 第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C . 选文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摹状貌、分类别、列数字也有使用。D . 作者用语言文字表现绘画效果,有点有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3)阅读选

9、文第三段,请你谈谈该段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特点? 6.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季羡林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0、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什么奇迹呀?”“你们这样的花树。”“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

11、,我不禁大为慨叹:“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什么神奇?”“这木棉花。”“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

12、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1)文章作者几次看槐花?每次作者对花的感受有何不同?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2)阅读第16段画线句,说说“这样一个经验”在文中体现在哪两件事上? (3)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碗口大的红

13、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_的景色,是从水面初平、_等词语透露出来这一特点的。(2)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颈联(第三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解释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几处早莺争暖树_ 最爱湖

14、东行不足_(4)钱塘湖即_,因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湖还有个别称:_。(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

15、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 ,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选自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注】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亭障:边塞岗亭、堡垒。据鞍:跨在马鞍上。注疏:注解,注释。若:像。(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