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对翻译表达顺畅的影响新析—英语教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44258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对翻译表达顺畅的影响新析—英语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对翻译表达顺畅的影响新析—英语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对翻译表达顺畅的影响新析—英语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对翻译表达顺畅的影响新析—英语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对翻译表达顺畅的影响新析—英语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对翻译表达顺畅的影响新析—英语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对翻译表达顺畅的影响新析—英语教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对翻译表达顺畅的影响新析摘要:地道性是评定译文的重要标准之一。英语的一些语言使用特点,如不及物动词、静态形容词以及被动句,是翻译过程中常见的有关译文表达地道性方面的难点。语言层面的翻译研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本文根据对本体型思维和客体型思维的对比分析,剖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英语客体型思维导致的一些语言表达特点在汉语中如何按照本体型思维转换为常见的语言形式搭配,以利于提高译文表达的地道性。关键词:本体型思维; 客体型思维;不及物动词;静态形容词;无主句一、引言在翻译活动中,译文表达的地道性历来是衡量译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译界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当代西方翻

2、译理论探索论述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向之一(即“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时,廖七一(2000:292)结合 Gentzler 在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中的观点对此做出了阐述:“翻译必须倚重语言分析,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了解认知方式对翻译的影响。例如感觉更好 、 读起来更顺口这些似乎无法定量分析、难以琢磨和把握的个人体验也成为译文评定的标准(Gentzler,1993: 182) ” 。思维方式在人们的语言表达输出过程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提高译文表达的地道性,要在英、汉语各自的语言表达模式间进行熟练地转换,就需要翻译工作者剥开语言现象的外衣,从英、汉两个

3、民族自身典型思维方式的特点入手,从源头上了解语言形式形成的原因,从而为灵活地进行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英语文化孕育于西方文明之中,而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不仅在科学技术的探索上取得辉煌的成就,造就后来的科学传统,就连哲学方面的研究都与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西方文明因而明显带有探索自然、追求科学理性的特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之下,英语民族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表述常常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将现实世界视为人的对立面。他们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一种客体型的思维。英语表达的出发点从而注重于:从有别于人自身的角度来进行,将客观事物或情况作为讨论和研究的中心。这种客体型的思维造成

4、了英语的一些语言表达模式特点:如,不及物动词的大量使用,静态形容词的使用以及被动句的使用。而汉民族在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孔孟学说、儒学理论的影响,重社会伦理、轻自然科学,凡事讲求主观能动性、讲究“以人为本” 。他们的思维呈现出本体型思维方式的特点。当他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或描述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从主观的角度来进行,将人自身作为讨论和研究的出发点。这种本体型思维常常使得汉语的表述中出现“(主语)及物动词宾语”的搭配模式,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施动倾向。为了符合这种施动倾向的表达模式,在很多时候,汉语的表述中都会出现无主句。也就是说:这一类无主句的形成实际上就是本体型思维在发挥作用,它们将现实

5、中存在的或具体或泛指的施动者当作了句子中隐性的描述出发点。而汉语“意合型”的特点则使得这类句子可顺理成章地依托上下文语境,不点明或无需点明这些隐性的主语,同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句子的理解。更有甚者,即使现实中不存在一个施动者,汉语中仍然能模仿本体型思维的叙述方式,或是将某一客观事物赋以施动的能力,或是利用汉语“意合型”的特点将英语中非主语的其他语法成分(如地点状语)转作或当作主语,然后直接沿用“(主语)及物动词宾语”的搭配模式来对事物或情况作出相关陈述。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的差异使得汉语在语言表达模式上与上面所提到的英语的一些使用特点存在较大差别。这些语言表达模式上的差别常常关系到翻译最后所形

6、成的译文在表达方面的地道性问题。根据上述对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对比介绍,接下来将把科技翻译英译汉过程中,由于思维方式差异而导致的语言表达模式问题分为三种具体的情况予以阐述,以说明英语中由于客体型思维导致的一些使用特点(如常见的动词类型、静态词类和句型)在英译汉过程中为求符合汉语施动倾向的语言表述模式是如何按照本体型思维转换为汉语中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这一搭配的。文章中所引用的例子及译文,除另有说明,皆引自教育部土建英语教材组所编的土建英语一书。三、不及物动词的翻译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不及物动词这一语言形式。但就不及物动词存在的数量和使用的频率而言,英语中频繁使用的不及物动词可以算是一种特

7、殊现象了。这是由客体型思维造就的英语使用特点之一。英语民族的客体型思维使得英语句子常常会选择客观事物或现象作为句子的主语。那么,在利用动词对主语做出陈述的时候,如果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按照客观事实不存在支配关系,就可在谓语部分使用不及物动词。客体型思维因而使得不及物动词在英语中的运用相当地广泛。此外,英语中许多的及物动词都存在跨类现象。这些及物动词在另外一些语境场合中都有自己的不及物使用方式。对不及物动词恰当地运用也成为灵活使用英语以及提高汉译英译文表达地道性的重要方式之一。请看一例:“The camber is the curvature of the cross section and th

8、e crown is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camber. A vertical curve, clothoidic or parabolic, occurs at a change of gradient. ”客体型思维使得该句在叙述坡度变化发生的相应情形时,选用了客观事物“A vertical curve”作为主语。句中的谓语动词“occur”则是英语中典型的不及物动词,被用来依照客观情形说明“A vertical curve”的具体情况。同一个客观事实到了汉语的环境中,如继续沿用原文中的表达模式,就会形成这样的译文:“横剖面图中向上倾斜部分是路拱,该部分的最高

9、点是路脊。一个回旋曲线式的或者抛物线式的垂直曲线发生在坡度变化时。 ”这样的表达显然凸显的是英语的思维方式,与汉语惯常的本体型思维方式格格不入。这样一来,译文虽未违背原文的意思,但生硬拗口的表达却妨碍了读者准确理解原文意义。这种情形应按照汉语本身的思维习惯予以相应的调整。将英语原文中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模式转换为汉语中施动倾向的表达模式,改用及物动词;同时把原文中的主语转而用作及物动词的宾语。原文主语转作宾语之后,译文中便没有了主语。英语行文讲求语法要严谨,除特殊情况外,句中必须有主语成分的存在。而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来说要松散得多,无主句比比皆是。前述例子经过以上调整后,形成如下译文:“横剖面图中

10、向上倾斜部分是路拱,该部分的最高点是路脊。坡度变化时,出现了一个回旋曲线式的或者抛物线式的垂直曲线。 ”调整后的译文中的“出现垂直曲线”的动宾搭配模式使得译文中虽然没有主语成分,却如实描述了原文中同样的客观事实,同时其中隐藏的本体型思维完全消除了照搬原文不及物动词而导致的翻译腔,更加有利于汉语读者无阻碍地理解原文的涵义。上述翻译思路可用于英语中不及物动词的翻译。请看以下两例:From this information, they determine costs of the various skills and labor required. If workmanship is not det

11、ermined properly, unrealistic costs will result. (根据这些资料,他们可以确定各种技术和劳力的成本。如果技术要求确定不准确,就会导致/造成不切合实际的成本造价。 )Whenever a dispute arises,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will scrutinize the specifications for instructions or requirements spelled out in writing before consulting any other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12、 documents. (一旦发生争执,签约各方便首先推敲设计书,查对所作的说明及要求,然后才去研究其它的施工文件。 )以上两例中的“result” 、 “arise”都是英语中常见的不及物动词。在陆谷孙编纂的英汉大词典 (1993 年第 1 版,上海译文出版社)中注明:当“result”作不及物动词使用时(不是作为法律领域的专业术语) ,它具有如下意思:1)“(作为结果)发生、产生” ;2) “结果,终归,终结” 。无论将这两种基本词义如何根据第一例的具体语境进行引申表达,只要是在译文中保留了“result”作为不及物动词的使用特点和形式,汉语的行文都会因带上了英语的思维方式而多少显得有些别

13、扭和拗口。因此,上面所提供的译文中抛弃了“result”作为不及物动词的使用特点和形式,使用了汉语中“及物动词宾语”的搭配模式:“导致/造成的成本造价” 。同理,第二例中的“Whenever a dispute arises”虽然可以不改变“arise” 作为不及物动词的特点,直接表述为“一旦争执发生了” ,但是这样的行文给人以口语化的感觉,丧失了科技文件资料常常作为公文使用的特点。因此,还是按照汉语施动倾向的表达模式,表述为“一旦发生争执”这样的动宾搭配更简练、更顺口。四、静态形容词的翻译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的差异同时也影响到了英语中静态形容词的翻译。章振邦教授(2000:406)在新编英

14、语语法教程中阐述形容词的分类时曾指出:形容词按词汇意义可以划分为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他同时谈到:大多数的形容词都是静态形容词。英语的客体型思维使得其表述中不甚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喜用静态的描述、表达。要做到这一点,常常要借助于名词或类名词化的静态语言形式,如形容词、介词。静态形容词则是英语中常用的静态语言形式之一。静态形容词与 be 动词的相应形式连用,常用作主语补语。而其所描述的主语对象,同样由于客体型思维的关系,多为客观的事物或现象。在这一点上,与前面所述的不及物动词的情况相同。英语中多用静态形容词的使用习惯使得其形成了另外一种表达模式:主语(客观事物/现象)be静态形容词。而汉语中“

15、以人为本”的本体型思维使得上述的语言表达模式到了汉语的语言环境之后,不仅要改变词类使用习惯,而且要重新安排词语排列顺序,以符合汉语中多用动词而形成的词语排列顺序习惯:“(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下面是一些相应的翻译实例及其分析: In the case of pipes for domestic discharges, a fairly accurate assessment is possible. (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可以得到精确的估计。 ) Here, the main advantage is that the foul sewer is flushed from time to tim

16、e by part of the rainwater. However the serious disadvantage is that overflows are necessary on the foul sewer, causing possible pollution to watercourses.(半分流式的主要优点是污水管可以不断地被部分雨水冲洗,但它最大的缺点是污水管上必须设置排溢口,这可能引起水体的污染。 )第一例中用“a fairly accurate assessment”这样的客观情形作为主语,用“possible”作为补语对主语进行说明,用介词词组“In the case of”引导的成分作状语。若直接译成“就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来讲,精确的估计是可能的” ,同样会由于口吻偏向口语化而显得不够正式,不宜在书面文件进行使用。在文章开头部分的分析中已经提到,汉语倾向于将现实中存在的或具体或泛指的施动者当作了句子中隐性的描述出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