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43354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 页。教学目标: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具:教学情境图和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谈话:前面

2、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一)初步感知。出示情境图 1“船模试航”。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 只航模平均分给 5 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 5 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

3、,教师适时引领:把 5 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5 份,1 份占这个整体的1/5。在学习 1/5 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 个同学呢?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 2“航模放飞”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

4、活动中。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 4 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 1/2、2/4 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 2 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 1/2 呢?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 4 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 1/2。课件演示将 4 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 2 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 1/3 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观察比较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 分数,你还有什

5、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 2 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 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 1/2,一个是 1/3。(四)拓展应用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 张长方形纸片、8 根小棒、长 1 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

6、,你是怎样得到的?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五)总结概括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 1 的不同。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六)看书质疑。学生阅读 6769 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1、自主练习 1、2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3、游戏:“取

7、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 11 块糖,取出总数的 2/11;取出剩下的 1/9;再取出剩下的 1/4;如果取出 2 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独立完成,进行交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13 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解决自主练习中的有关分数描述的生活中的事情。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在联系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8、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通过回忆 梳理旧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分数?”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分母 、分子、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 分数单位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并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二、基本练习 适时拓展1、自主练习 4(1)出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教师提出问题:红色的铅笔占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样知道的?看到这些铅笔,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2)观察第二幅图,你又能想到哪些分数?让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说一说得到的分数是怎么

9、得到的。2、自主练习 5(1)出示题目(2)独立思考,想一想,括号里可以添哪些分数?(3)交流,让学生介绍所填的分数,以及为什么这样填/(4)拓展,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完成自主练习 8。3、自主练习 6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1)先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是把谁看做单位“1”。(3)学生试做,交流。4、自主练习 7,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1)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折一折,比一比。(2)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你能发现什么?三、综合练习 张扬个性1、自主练习 9(1)模拟真实情境“发奖品”,班级开展了口算比赛的活动,老师要把第

10、一盒彩笔的 1/4 奖给小华,把第二盒彩笔的 1/4 奖给小明,学生把奖到的彩笔给同学们看。让学生谈谈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两人分得的不一样多?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单位一的问题。(2)继续模拟真实情景。我们班级开展向雷锋学习读书活动,小明每天读了这本书的总数 1/8,小华每天读了这本书总数的 1/9,他们谁先读完呢?结合学生的讨论回答,明确分数的意义,以及这个分数背后的一些信息。2、自主练习 10开展游戏活动,完成表格,再用分数表示胜的次数和负的次数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自主练习 11判断哪根纸条长?你是怎样判断的?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信息窗 2:分数与除

11、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19 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 .认 识 真 分 数 和 假 分 数 , 知 道 带 分 数 是 一 部 分 假 分 数 的 另 一种 书 写 形 式 , 能 把 假 分 数 化 成 带 分 数 或 整 数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假 分 数 与 带 分 数 或 整 数 的 互 化教 具 : 课 件 和 带 有 方 格 的 纸 条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看大屏幕。出示

12、课本 14 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解决问题一:谈话: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怎么求?学生列出算式:13谈话: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 1 米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 13。谈话:1 3 得多少?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留两位小数。还有可能说得三分之一。谈话:可以,不过保留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用循环小数表示。用 1/3 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

13、。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 1 米来研究一下。学生操作后交流。谈话: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13 就等于 1/3。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列出算式:29学生可能得出 2/9,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谈话:把 2 米平均分成 9 份,每份占 2 米的 1/9,每份是 2/9米。所以 292/9。随机练习:14 25 86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观察刚才所得结果:13=1/3 29=2/9谈话:同学们想一想: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

14、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谈话:如果分别用字母 a 和 b 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谈话:大家考虑:这里的 a 和 b 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左侧 b0,那么右侧的 b 是否可以是 0?为什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4、总结提升,归纳关系。、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

15、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1、课本 17 页自主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试做,最后一组教师适当加以点拨。2、自主练习 2,这是一道实践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同位交流。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7-19 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在 知 道 带 分 数 是 一 部 分 假 分 数 的 另 一 种 书 写 形 式 的 基 础 上 ,能 熟 练 把 假 分 数 化 成 带

16、 分 数 或 整 数 。3.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假 分 数 与 带 分 数 或 整 数 的 互 化教 具 : 课 件 和 自 主 练 习 中 有 关 情 境 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在校园科技周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一些桌套。请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为单人桌缝制了的桌套。请大家仔细阅读这组信息(2 米布做了 3 个桌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提问:平均每个桌套用几米布?谈话: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列出算式。谈话:我们在计算中能够得出分数,你能用你手中的纸片再表示几个分数吗?生折纸,并用水彩笔表示出分数。谈话:哪个同学能展示一下你得到的分数?生展示折纸得到的分数。谈话: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同学们表示的 1/4,如果我再涂一份是几分之几,再涂一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