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43309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高考考点解读】一、实践:实践的概念;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有两含义: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 产实践,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总是处

2、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进行实践活动,如生产实践;历史性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 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 们获 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 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新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了人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推动认识深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观念变为现实,人们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

3、产生的结果对照,成功的,则是正确的。人的认识,如果不超出认识范 围,人 们无法判断自觉的认识 是否与客观事物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只有 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 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真正目的和归宿,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 导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又统一于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完成了 认识的任务, 则实现了认识过 程中的第一次飞跃,达到了认识的目的,则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三、真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着主

4、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内容,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表明,一定的 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其内容是确定的。真理不因人而异,也不因阶级 而异。真理是没有 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必须反 对主观真理论,反 对多元真理 论,反对阶级真理论。真理的具体性 :(相对于普遍性而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

5、的绝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对象、特定时期、特定的过程而言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的运用于另一个条件,真理就会化为错误。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小结: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问题是能否正确对待错误。总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真理和谬误相互区别: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谬

6、误是对客观事物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和条件内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A 真理是具体的,超出范围就会变谬误B 真理是全面的,片面理解也会变谬误C 真理是一个过程,按原来一套也会变谬误谬误向真理转化:A 回到原来范围,谬误就会变真理B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C 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四、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

7、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受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立场、 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 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本质的暴露要有过程,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过实践、 认识,再 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认识的主体- 人 类世代的延续性;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总结: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在不断

8、发展中超越自身。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经验和发展真理。2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练习题一、选择题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物具有耳闻 B.对事物要亲自眼见 C.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D.要亲自实践2.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

9、 ”这句话所表明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3.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A科学研究活动 B阶级斗争 C精神生产活动 D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突出地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回答45题。4(2004年全国文综卷,26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

10、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共明” 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 B C D5(2004年全国文综卷,27题)强调求真务实,就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意味着A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听从上级指示 B书本知识对于认识事物没有价值C不必强调理论创新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07广东政治)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A人类能够在

11、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A. 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8.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2、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理论可以决定一切A. B. C. D.9.“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10.(2004年全国文综卷,33)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唯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 B C D11.传

13、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这说明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12.(2004 年江苏,24)“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A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

14、是有本质区别的B客观事物的变化必然导致认识的变化C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变化是直接相通的D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4.(07 广东大综合)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了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观的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是绝对的15.(2004年广东、广西,28)1930年,人们发现并证实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的存在。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利用先进的观察仪器,发现了比冥王星距太阳距离远30亿公里的“塞德娜”,认为这可能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许多天文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这说明人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 受客观条件制约 是由

15、认识工具决定的 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A. B. C. D.16.(2003年全国新课程卷,30)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17.(2003年全国旧课程卷,30)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18.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3这一事例说明客观规律不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