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药理学答案-完整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3414947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医药理学答案-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温医药理学答案-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温医药理学答案-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温医药理学答案-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温医药理学答案-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医药理学答案-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医药理学答案-完整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章 绪言1、 药效学是研究: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2、 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那一项是正确的:A、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3、 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E、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4、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E、在精密控制条件下,详尽地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第二章 药动学1、 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2、 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C、0.01%3、 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4、

2、 在酸性尿液中国弱酸性药物: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5、 吸收是指药物进入:C、血液循环过程6、 药物的首先效应可能发生于:C、口服给药后7、 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8、 一般来说,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C、肌内注射9、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C、是可逆的10、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11、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12、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C、极性增高13、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14、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B、苯巴比妥15、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D、作

3、用持续时间16、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17、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B、消除18、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19、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B、口服吸收完全20、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以下:C、20小时2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22、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23、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l,经计算其表

4、观分布容积为:D、20L24、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A、0.693/K25、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E、体内消除速度26、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27、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到稳态血浓度:B、46次28、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C、药物半衰期29、需要维持药物有效期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E、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1、 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B、副作用较多2、 肌注阿托品治

5、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E、副作用3、 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4、 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B、激动剂5、 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6、 完全激动要的概念是药物: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7、 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8、 加入非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9、 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10、药物的常用

6、量是指:C、治疗量11、治疗指数为:LD50/ED5012、安全范围为: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13、氢氯噻泰100mg与氯噻泰1g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同,则:B、氢氯噻泰的效价强度约为氯噻泰的10倍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1、 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B、快速耐受性2、 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3、 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D、对药物转化能力4、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A增强作用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念1、 胆碱能神经不包含:D、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2、

7、 合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始初原料是:B、络氨酸3、 乙酰胆碱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C、被胆碱酯酶破坏4、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E、被神经末梢再摄取5、 外周肾上腺素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主要递质是:B、去甲肾上腺素6、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至突触间隙,其作用消失主要原因是:C、神经末梢再摄取7、 乙酰胆碱释放至突触间隙,其作用消失主要原因是:D、乙酰胆碱酯酶代谢8、 外周胆碱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递质是:D、乙酰胆碱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1、 激动外周M受体可引起:C、皮肤粘膜血管舒张2、 毛果芸香碱缩瞳是:B、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受体,使其收缩3、 新斯的明最强的作

8、用是:D、骨骼肌兴奋4、 有机磷酸脂类中毒者反复大剂量注射阿托品后,原中毒症状缓解或消失,但又出现兴奋、心悸、瞳孔扩大、视近物模糊、排尿困难等症状,此时应采用:B、毛果芸香碱对抗新出现的症状5、 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首选:E、新斯的明6、 用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产生了胆碱能危象:B、表示药量过大,应减量停药7、 碘解磷定治疗有机磷酸脂中毒的主要机制是:A、与结合在胆碱酯酶上的磷酸基结合成复合物后脱掉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1、 关于阿托品作用的叙述中,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B、口服不易吸收,必须注射给药2、 阿托品抗休克的主要机制是:C、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3、 阿托品显著解除平滑肌痉挛是:C、

9、胃肠平滑肌4、 治疗过量阿托品中毒的药物是:毛果芸香碱5、 东莨岩碱与阿托品的作用相比较,前者最显著的差异是:D、中枢抑制作用6、 山莨贋岩碱抗感染性休克,主要是因:A、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7、 琥珀胆碱的骨骼肌松弛机制是:E、运动终板突触后膜产生持久去极化8、 筒箭毒碱的骨骼肌松弛机制是:A、竞争拮抗乙酰胆碱与N2受体结合9、 使用治疗量的琥珀胆碱时,少数人会出现强而持久的肌松作用,其原因是:B、遗传性胆碱酯酶缺乏10、胆绞痛止痛应选用:D、哌替啶+阿托品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 激动外周受体可引起:C、心脏兴奋,支气管舒张,糖原分解2、 禁止用于皮下和肌肉注射的拟肾上腺素药物是:C

10、、去甲肾上腺素3、 选择性地作用与受体的药物是:B、多巴酚丁胺4、 溺水、麻药意外引起的心脏骤停应选用:B、肾上腺素5、 能促进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对中枢有兴奋作用的拟肾上腺素药是:D、麻黄碱6、 具有舒张肾血管的拟肾上腺素药是:B、多巴胺7、 过量氯丙秦引起的低血压,选用对症治疗药物是:D、去甲肾上腺素8、 微量肾上腺素与局麻药配伍目的主要是:D、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及防止吸收中毒9、 治疗鼻炎、鼻窦炎出现的鼻粘膜充血,选用的滴鼻药是:D、麻黄碱10、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C、去甲肾上腺素11、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剂量过大或过于频繁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D、心悸或心动过速12、去甲肾上腺

11、素作用最显著的组织器官是:E、皮肤、粘膜及腹腔内脏血管13、麻黄碱与肾上腺素比较,其作用特点是:A、升压作用弱、持久,易引起耐受性14、抢救心跳骤停的主要药物是:B、肾上腺素15、下面哪一项不是肾上腺素的禁忌症:D、支气管哮喘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 酚妥拉明的适应证中没有下面哪一项:B、冠心病2、 酚妥拉明使血管扩张的原因是:A、直接扩张血管和阻断a受体3、 普萘洛尔没有下面哪一项作用:E、直接扩张血管产生降压作用4、 普萘洛尔的禁忌症没有下面哪一项:A、心律失常5、 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的药物是:E、a受体阻断药6、 下列属非竞争性a受体阻断药是:C、酚卡明7、 下列属于竞争性a

12、受体阻断药是:B、酚妥拉明8、 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非选择性受体阻断药是:D、普萘洛尔9、 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的药物是:B酚卡明10、普萘洛尔不具有的作用是:D、增加糖原分解11、受体阻断药可引起:E、外周血管收缩和阻力增加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1、 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为:A、苯二氮卓类2、 苯二氮卓类临床上取代了巴比妥类传统镇静催眠药的主要原因是:D、苯二氮卓类有较好的抗焦虑、镇静作用,安全性好3、 电生理研究表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增强GABA神经的传递4、 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静滴碳酸氢钠5、 苯巴比妥类药不宜用于:D、消除新生儿黄疸6、 主要

13、用于顽固性失眠的药物为:A、水合氯醛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痫药1、目前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为D、地西泮 2、大仑丁抗癫痫作用的机制B、稳定膜电位,阻止癫痫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3、对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是C、卡马西平 4、对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是A、乙琥胺 5、对惊厥治疗无效的药物是D、口服硫酸镁 6、对癫痫失神性小发作疗效最好的药物是B、丙戊酸钠 7、在抗癫痫药物中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是A、苯妥英钠 8使癫痫小发作恶化的药物是A、乙琥胺 第十七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1、左旋多巴对何种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无效C、氯丙嗪 2、左旋多巴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症状无效是

14、因为D、药物阻断多巴受体 3、能降低左旋多巴疗效的维生素是D、维生素B6 4、苯海索抗帕金森病的机制为D、阻断中枢内的H日碱受体第十八章抗精神失常药1、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机理是 B、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的多巴胺受体2、氯丙嗪对正常人产生的作用是C、安定,镇静和感情淡漠3、小剂量氯丙嗪镇吐作用的部位是 D、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 4、氯丙嗪后分泌增多的是D、催乳素 5、吩噻嗪类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机制是阻断 C、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受体 6、可减少外周多巴胺生成,使左旋多巴较大量进入脑内的药物是 A、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第十九章镇痛药1、吗啡呼吸抑制作用的机制为D、降低呼吸中枢对CO2

15、的敏感性2、常用的吗啡和海洛因所致的药物依赖脱毒治疗时重要的替代药是C、美沙酮 3、药物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的是E、罗通定4、下列药效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二氢埃托啡、芬太尼、吗啡、度冷丁 5、下列不属于吗啡的临床用途的是D、麻醉前给药 6心源性哮喘可选用D、吗啡7对吗啡成瘾者可迅速诱发戒断症状的约物是: C、纳洛酮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机制为B、抑制中枢PG合成2、可预防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障碍的维生素是E、VK3、下列对阿斯匹林水杨酸反应叙述错误的是E、一旦出现可用氯化钾解救4、下列对布洛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胃肠道反应严重 5、阿司匹林抑制PG的合成是通过抑制A、环加氧酶 6、几乎没有抗炎作用的解热镇痛药为D、对乙酰氨基酚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1、对强心苷类药物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最好选用: C、苯妥英钠2、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A、维拉帕米 3、急型心肌梗死所致的室速或是室颤最好选用: B、利多卡因 4、早期用于心机梗死患者可防止室颤发生的药物:A、利多卡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