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现代文整理与浅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41357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现代文整理与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现代文整理与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现代文整理与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现代文整理与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现代文整理与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现代文整理与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现代文整理与浅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现代文整理与浅析第一单元:读书生活读书不仅是为了汲取知识,更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是读者与写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使人生充实、高尚,并从中得到无穷的快乐。读书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我们永远不要放弃。一、读书示小妹十八岁生日书一、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 1952 年生,陕西丹凤人。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晓自然。二、课文要点1课文是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的写法,通过作者对往昔读书生活的回味,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读书和做人的经验,其中始

2、终充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2文章先是从寒弱的家境写起,自然地引出下文好读书的理由和读书的方式。紧接着作者回忆了两段童年时具体的“借书” “偷书”的求书经历,在这过程中又总是与妹妹相伴,兄妹之情贯穿其中。这样,经过前一部分的回忆、记叙和情感上的铺垫,作者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对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的理解与阐发。3. 作者对读书之道进行了具体的阐发,总的来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读书万万不能狭窄;读书不要忘了精读,注意觅寻大作家的踪迹;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可以说这些都是读书方法的精要所在,值得认真体会学习。4. 作者从回忆起笔,终篇落笔于现实,使读者仿佛跟随作者一同由浓重的记忆深处

3、秉烛而游至光明的白昼。对妹妹的殷殷期盼渗透其中。三、写作特色:1本文语言洗练,无赘语,多短语,表达畅达有力,直导肺腑。2语言风格和布局谋篇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典书信散文的美学风格。3作者善于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的传神之处,进行细节描写,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中传达出浓浓的手足亲情。四、作文运用1贾平凹的读书生活经历可用于“读书” 、 “磨难” 、 “追求” 、 “书品与人品”等之类的话题。2. 关于读书的观点可作为论据使用。二、幼学纪事一、作者简介于是之,生于 1929 年 7 月 9 日,唐山人,中国当代著名话剧演员。1984 年起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1985 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届副

4、主席。于是之 1942 年开始参加戏剧活动。1951 年因塑造了龙须沟中程疯子的舞台形象,2奠定了优秀话剧演员的地位。1958 年茶馆首次上演,引起轰动,于是之创造的老板王利发的舞台形象,标志着他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另外,在电影龙须沟 青春之歌和茶馆中同样饰演主要角色。在电影秋瑾中,因出色地饰演了贵福这一艺术形象,荣获第四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二、理解要点:1.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了作者幼年求学的艰辛经历,对那不堪回首的黑暗年代,作了深沉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字里行间,寄寓着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深切希望,告诫年轻的一代要珍惜今天的学习

5、时光,希望他们珍惜良时,好学上进。2.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作者幼年的生活环境家境贫寒。第二部分:概述幼年的求学情况遇到两位良师。第三部分:写因家境困窘,被迫辍学因贫辍学。第四部分:写辍学后的苦心求学经过业余求学。3. 文章所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来如诉家常,真人真事,故而所抒之情乃作者的真情实感,这使读者读来十分亲切,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4. 文章在组织材料时,在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幼年时期求学、辍学、业余求学依次叙述的同时,紧扣自己求学的艰难以及对“良师”的怀念这一回忆的中心,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三、写作特色1.本文具有幽默、调侃、自嘲的语言风格。辛酸的往事,严肃的反思,可是作

6、者却用豁达风趣的语言进行记述,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这就形成本文幽默的风格。2.作者善于抓住富于生活气息,生动传神的细节进行描写,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渗透在对人和事的记叙与描写中,感人至深。3. 文章多处采用鲜明强烈的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引起读者的认真思索,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单元:书话与书评面对茫茫书海,不妨请书评导航。各类书评侧重不同,或谈特色,或指要点,或抒发感受;写法也不拘一格。优秀的书评,既提取了书籍的精髓,又扩展了读者的视野,能引发读者更多的文化思考。三、白莽作孩儿塔序一、关于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7、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 、 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 、 而已集 、 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是他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二关于白莽。白莽(19091931 年),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殷夫、白莽等。浙江象山人。3现代诗人,党员。1927 年到上海,同年 4 月间被捕;秋天,被释放后入同济大学读书。1927 年加入“太阳社” 。从事共青团工作。1929 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1930 年春加入“左联” ,经常为刊物萌芽 、 拓荒者 、 巴尔底山写稿。1931 年 1 月 17 日

8、,同其他23 位革命同志(包括其他 4 位革命作家在内 )一同被捕,2 月 7 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仅 22 岁。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 , 血字 , 孩儿塔 , 伏尔加的黑浪等。他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三文体知识。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的孩儿塔的序文。四作者感情变化。凄凉,惆怅 更加惆怅 回忆,思念 抨击,讽刺当时社会,愤慨之情 对白莽作品的赞美 对革命文学 充满信心。五关键语

9、句的理解。(1)凄凉,惆怅? 惆怅文中指忧伤,烦恼,凄凉。春寒料峭,雨声淅沥,身患重病,时局动荡使作者感时伤怀,产生了惆怅。 (2)更加惆怅? 鲁迅心境本是惆怅,亡友白莽被害已经五年,自己留存的“遗文”还没有给以“流布” ,一旦有人提起,深深的怀念和歉疚一齐涌上心头,所以就更加惆怅。(3)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虽然“我”不说,但“我”心中依然凝聚着对于白莽的炽热的爱和怀念。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使我不能说的深层原因。从中表现了对国民党政府的讽刺,抨击。整句散句的表达效果 (4)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一切所谓圆滑熟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

10、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明确宣示孩儿塔出世“有别一种意义” 。这两句话从思想体系和创作手法上,将孩儿塔同颓废的,腐朽的,甚至反动的作品区分开来。(5)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白莽的战斗诗篇,是向千百万民众发出的向反动派进军的动员,预示着革命高潮的来临,所以把它比作“东方的微光” ,比作“响箭” ,比作“进军的第一步” 。 当时白色恐怖严重,还是严冬季节,白莽的诗篇向人们报道了春的消息,蕴涵着勃勃生机,所以把它比作“冬末的萌芽” 。 白莽的诗篇倾吐了对革命者的无限热爱,激励人们团结战斗,彻底打碎旧

11、世界,所以把它比作“爱的大纛” 。 白莽的诗篇永远记录了敌人的罪恶,永远记录了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好象铭刻的碑文,所以把它比作“憎的丰碑” 。 这组排比句,以丰富的比喻,予以形象的表现集中评述孩儿塔宣传革命,动员革命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势酣畅,充分抒写出作家对革命作家,作品和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赞颂。4六、语言特色指第四段(1)形象的比喻,既含蓄,又蕴含更深意蕴,充分赞扬了孩儿塔诗的战斗性。(2)整散句式结合,语势充沛,文气更酣畅,战斗性更强,被称为诗与政论的结合。 四、无韵之离骚一. 关于作者资中筠(1930 ) ,女,天津人,国际问题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代

12、表作品有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启示录等专业性论著以及学海无边等随笔散文集,还翻译出版了廊桥遗梦等外国文学作品。二、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从小处入手,开门见山点题。第 1 段作者谈自己颇费周折地寻找对史记 “奇气”的认识。第 2 段用“不仅在于也不仅在于尤其在于”的句式具体点出史记的“奇气”所在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激昂慷慨的议论,而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 第二部分(316) “议“的主体部分,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深刻地揭示“太史公笔法”的真谛寓深沉的情感于平淡的叙事之中。第三部分(1718)总议司马迁传写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13、以刑余之身,不阿世,不迎俗,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荣辱定是非。 ”进一步揭示了史记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价值,在结尾既点了文题,又在一定的立意高度收束全文。三. 着眼于史记全书,所议涉及太史公笔法之“奇”共有五处:(1)以极其简洁、凝练的文字囊括了广袤的空间和绵远的时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2)生动地刻画了数以百计的文臣、武将、帝王、游侠、骚人、处士,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激昂慷慨的议论,而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4)在孝武本纪中,他是以独特的省略来表达他对汉武帝的怨怼;(5)为项羽立本纪

14、 ,把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的英雄。四. 写作特色本文选材精当,采用叙引交互,感议结合的书评写作手法。文章主要以李将军列传为“议”太史公笔法的典型例子,作者选取了列传中关于李将军英雄事迹与凄惨遭遇对比的四段事例,边叙边引,分析了太史公是如何为李将军立传的。叙引的同时作者还不时地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发表议论,如“读到这里,谁能不为之扼腕、太息,拍案愤起!在对李广无限惋惜、无限同情之余,总不能不想一想,这悲剧是谁造成的,是谁之过?自然会想到,汉朝赏罚制度多么不合理,对待功臣多么不公平,刀笔吏又多么可恨。 ”充分表现了司马迁爱重才力超群、品德高尚却惨遭厄运的英雄,痛恨“刻薄寡恩”的汉家天子、挟怀

15、私心的大将军卫青以及“为虎作伥”的刀笔吏的深沉情感,揭示了太史公寓这种深沉的爱恨情感于貌似平淡叙事中的笔法。五、密室的生活一、文学常识:书评的一般写法5书评的含义有二重性,既是文字也是行为。是在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也是指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和评论的行为。书评不同于读后感。读后感的主要任务不是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而是记录个人阅读某种书籍后的所感、所想、所悟;是以读者的心理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阅读的对象为中心;在写作上它通常只是围绕阅读对象的某一个点而抒发开去,几乎可以不考虑书籍的整体情况,甚至可以仅仅把阅读对象作为引子,然后就大谈其感想、大发其议论、大抒其情怀。书评是对书籍进行价

16、值判断后的成果。任何不涉及对某本书进行评价的文字,都不能叫做书评。常见的书评模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一、介绍性书评。这种书评篇幅比较短小,内容主要是简单介绍某种图书的基本内容,常常带有广告色彩。二、评介性书评。这种书评是在介绍某种图书的主要内容的同时,还对其特点、风格、主要成就以及缺陷等给子简明扼要的评论,具有一定的导读性质。三、专业性书评。这种书评是从所评对象的专业角度来写的,其篇幅要相对长一些,对该书内容的评论、分析和挖掘也要深刻,它尤其注重该书在理论方面的得失,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例如评宝石学 ,就只能从专业角度去写。四、阐发性书评。此种书评比专业性书评更具学术价值,有时它对所评对象中的某一问题继续作深入的探讨,有时它也对所评对象中的某个论点进行反驳,还有时它以所评对象为引子升发开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