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11749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新人教版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xx年提出来的一个阅读能力点和测试点。这个能力点的提出,表明现代文阅读测试增加了创造性阅读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创新意识的要求。一、什么是阅读中的推断和想象阅读中的推断和想象,属于阅读心理学上称为的“预测”,是一种根据已知探求未知的过程。我们平时读小说,看电视连续剧,推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就是这种方法自觉不自觉的运用。只要有阅读,就会有推测;完全没有的推测的阅读是不存在的。根据文章内容作推断和想象,通常放在第卷现代文选读(一)中,用单项选择题考,第卷中的现代文阅读,

2、偶然也会出现这样的推断题。二、推断和想象的类型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1根据文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结论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譬如,我们在筛选和整合信息一讲中全文引用了转基因作物(xx年高考试卷选文)。文中说“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作物的脱氧核糖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据此,可以推出这样的看法:“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文中又说:“同时也有些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尤其

3、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据此,可以推出这样的看法:“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两例的推断,都属于根据文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结论。2根据文中的观点推出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这一类推断比上一类推断要困难一些。这困难主要表现在对作者在文中观点的准确把握;也表现为对“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还表现为一个联想和推理过程。1997年高考就出过这样的试题。当年所给的材料是郁达夫的中国新文学大散文二集导言的节选文字。节选的部分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弊端,丝毫未涉及中国新文学散文的创作,

4、却出了这样一道题:关于中国新文学散文的“心”,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要解答这道题,首先要从原文对古文辞类纂的评述中,把握作者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心”的看法,知道这“心”就是指主题,中国古代散文的“心”是宣扬尊君、卫道、孝亲这“三种教条”的;知道文中所说的“体”是指文章的表现形式,知道中国古代散文的“体”是刻板的、僵化的。还要知道作者把中国古代散文创作中的这两个弊端概括为“两重械梏”,并且说,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是写不出好的散文来的。因此中国新文学散文的创作要突破这两重械梏。只有

5、到了这一步,才能进入答题状态。而答题时又要扣住散文的“心”即主题来判断。据此可知,本题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A、C。因为中国古代散文创作是宣扬封建教条、严守封建教条的,所以新文学散文的创作应该“反对封建教条”、“表现作者个性”。B、D两项原文未尝论及,自然不符合作者观点。当年错判最多的是E项,主要是考生不明白“两重械梏”包括“心”和“体”两个方面,而试题只要求对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作推断。如果考生对中国新文学散文的创作具备一定的知识和阅读经验,解答本题会得到一定的方便。3根据语境推断和想象作品和相关要素这里所说的“相关要素”,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形式方面的,更多的则是两者结合的。譬如过

6、去考过根据文意补写一个领起句,补写一个总结句,或者根据一首诗的具体描写和抒情,推断诗中所写是哪一类人,等等。这类推断的基本之点是对所给文章有准确的把握,还要分析具体的上下文。例: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完成后面的题。“书 法 家”司玉笙书法比赛会,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根据语境作推断和想象,在文中的横线内补写承先启后的两句话。这两句话

7、应是: 要完成这道题,要注意这样几点:“书法家”上加引号,是讽刺的,否定的;“书法家”高局长因为经常批文件只会写“同意”二字,其他字不会写,自然隐含着没有实际本领的意思;这高局长为人并不坏,“笑眯眯”、“歪着头”、“我就献丑了”、“不写了吧”的神情、对话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至少态度不恶劣;“高局长循声望去”,这表明有人在较远处大声说话;“不写了吧”表明大声说的是请他再写几个字。而“轻抖手腕”、“劲秀”等表明“同意”二字写得不错。根据这样的分析,补写的“承先启后的两句话”应该是:“人群里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当然,不一定就这样补写,只要补写出的两句意思正确,能“承先启后”就

8、可以。不过,这种类型的推断和想象,近若干年高考未曾考过。考的主要是前两类。三、推断和想象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应注意两点:1推断的和想象的根据要充分这“根据”就是原文的内容。原文的内容是推断和想象的前提。前提条件必须充分。如果不充分,推出的结论便不可信。(这称为推断有“据”。)2推断要合乎逻辑这里所说的合乎逻辑就是符合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指符合推理的规则。如果用因果推理法,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如果用类比推理,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可比性,如此等等。这称为推断要有“理”。请参见典型题分析。四、典型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人类正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

9、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虐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

10、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

11、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

12、保温效应。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 应升高的效应。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 升高的效应。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2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

13、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3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 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 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 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

14、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 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 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 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这是xx年全国卷的710题。第1题考查对文中基本概念的理解,答案是A。关于“温室效应”这个概念,第二段有明确界定:“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保温效应。”这句话有四个要点:保温效应;阳光透射;密闭空间;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对照四个选项,A项具备这四个要点,所以“最准确”。第2题考查对文意的分析能力,答案是C。原文首段说明“全球变暖”的“灾难性后果”。文中说,“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据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第3题考查对重要文句的理解能力,答案是D。解答本题要扣住“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一要求。D项“雷击和虫害”不是“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人类对此束手无策”也不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故D项不正确。第4题考查推断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B。B项有两处错误:一是“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因为滑雪运动能否继续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只是必要条件,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