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练习粤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00716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练习粤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练习粤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练习粤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练习粤教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练习粤教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练习粤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练习粤教版必修.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练习粤教版必修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

2、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务必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蒙:承受,接受C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仰:(向上)攻打

3、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费:耗费解析:选A。务:从事,致力于。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北收要害之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解析:选D。名词,险固的地方;坚决;名词作状语,向北;溃败(的军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例:席卷天下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内立法度,务耕织C东割膏腴之地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解析:选D。A、B、C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囊:像布袋一样;内:在内部,在国内;东:向东。与例句“席”用法相同。D项,争:为一般性词语

4、,无活用。下列是对前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野心。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C山东诸侯以合纵策略对抗秦国,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诸侯力量的雄厚。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解析:选C。无财物方面,这是无中生有的干扰项,要注意把选项中的信息点代入到原文中比较。二、语言运用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贾谊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后代评论家在评论贾谊的散文时多论及其悲剧人生,很多人都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思想内

5、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剖析贾谊散文的风格,论述贾谊散文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展示贾谊高峻的人格。答:_解析:提取关键词实质上就是压缩语段,寻找主要信息。这个语段的主要信息是“贾谊的散文风格与他的人格密切相关”。据此可以选取四个关键词语。答案:贾谊散文风格(文风)人格阅读下面的短文,写出最恰当的排序,使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粽子是一种时令美食,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据文献记载,唐宋以后粽子名目逐渐繁多,形状和内质也不尽相同。_。据说盛唐时期返回日本的遣唐使曾写下“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他对在中国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深切怀念。从内质看,粽子的馅儿也是花样翻新,有枣、核桃

6、、莲子、火腿等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将簪艾一枝”写的是用艾叶浸米裹成的艾香粽子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粽子还凝聚着一种深挚的异国情结从外形看,粽子大致可分为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等风流皇帝唐玄宗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赞美的是当时盛行一时的九子粽子如果其中再加上枸杞、陈皮、姜末之类营养就更加丰富,而且芳香扑鼻答:_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答案:一、基础考查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棘矜/噙泪麻痹/俾众周知职称/称心如意B媲美/筚路蓝缕 对峙/恃才傲物

7、因利乘便/万乘之势C氓隶/流氓 缱绻/卷帙浩繁 宁可/宁死不屈D藩篱/番邦 船舷/弦外之音 行伍/字里行间解析:选B。A.qn,b/b,chng/chn;B.p/b,zh/sh,chng/shng;C.mng/mng,qun/jun,nng;D.fn,xin,hng。下列短语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合从缔交流血漂橹制其弊振长策而御宇内而崛起阡陌之中蹑足行伍之间天下云合而响应百有余年矣序八州而朝同列比权量力ABC D解析:选A。“从”通“纵”,“弊”通“敝”,“有”通“又”。对下列名词作状语的加点的词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席卷天下云合而响应船载以入内立法度斗折蛇行日积月累良庖岁更刀

8、相如廷叱之A句表比喻,译为“像那样”B句表处所,译为“在”C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D表工具,译为“用船”解析:选A。句不是表比喻,而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每年”。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的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百越之君北收要害之郡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焚百家之言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而迁徙之徒也A/B/C/ D/解析:选C。为结构助词,译为“的”;为人称代词;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过秦论(中)贾谊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

9、,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

10、。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返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

11、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凌弱,众暴寡 暴:欺凌B先诈力而后仁义 先:原来C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易:容易D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恤:怜悯解析:选B。“先”是意动用法,应解释为“以为先”。

1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之士以振孤独穷困之士B以暴虐为天下始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C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安民可与为义D莫不虚心而仰上虚囹圄而免刑戮解析:选A。A项,之:都是助词,的。B项,以:介词,把;连词,用来。C项,与:连词,和;介词,跟,同。D项,而: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B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C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D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

13、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对照选项,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这句话的大意。联系全文,根据该句的大意,即可断句。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天下的士人都顺服地慕风向往,这是因为长久没有统一的君主的原因,如果此时秦始皇实行仁政,天下就可以长久安定了。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为灭亡埋下了隐患。C秦二世登上王位后,天下的百姓都期盼着他的政策改变,但秦二世非但没有改变秦始皇的做法,反而更加残暴。可见不知变通是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D陈涉虽然没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也没有公侯那样的尊贵,他能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解析:选C。“不知变通是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表述错误,这不是根本原因。作者认为“非义”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译文:_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