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397890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举杯邀明月,_。(李白月下独酌(其一)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无限山河泪,_。(夏完淳别云间)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面对春花凋零的景象,晏殊发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而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下的“_,_”,则道出了他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心志。九零一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二、 其他 (共1

2、题;共4分)2. (4分)(2014营口)在下面的括号里改正错别字。金璧辉煌(_) 崭露头脚(_)煞废苦心(_) 容光换发(_)三、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月文明规范月,邗江所有中小学生都行动起来,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少年。活动引起了轩然大波。B . 无论构造还是风格,凡尔赛宫和富盖府第都有异曲同工之妙。C . 瘦西湖里,你所见到的一切都是鲜活的,瞧,不远处河面上一群水鸟栩栩如生 , 正在嬉戏呢。D . 扬州市语言规范运用大赛前夕,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着语言规范运用要点。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有

3、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B . 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C . 济南冬天的天空是晴空无云的季节。D . 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5. (3分)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例句: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仿句:总之,人生在世,_。_,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6. (16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4、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5、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醉翁之意_ 树林阴翳_太守之乐其乐也_ 射者中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段将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由近到远、由点到面介绍了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 . 第二段通过描写朝暮,四时之景的无穷变化,抒发了四时之景不同而

6、乐亦无穷矣的快乐心情。C . 本文第三段依次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D . 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联系文本简要分析。7. (14分)(2016朝阳)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7、“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气中划线的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_策之不以其道 道:_(2)“马之千里者”的“之”与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学而时习之B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8. (20分)时文品味。爱,踩着云朵而来丁立梅父亲说,你妈现在不中用了,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8、。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当夜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踏上了相反的路,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村里人,把她送回家。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没有从前的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如跋涉在沙漠里的人。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去学校看我。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

9、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大婶借了做客的衣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

10、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辉,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那日,我们的宿舍,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咬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不大听得懂她们说的话,只是那么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诺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一眼找到了我的,这成了一个谜。我曾问过母亲,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

11、问题根本无需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1)文章写的是多年前的一件事,为何开头用了两段文字写现在母亲的情况? (2)为什么第2段结尾说“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 (3)第7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说出它的作用。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4)分析结尾画线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背影节选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

12、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13、 , 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文段划横线句

14、采用了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攀、缩、微倾”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4)文中多次写“我那时”的“聪明”,其用意是什么?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10. (3分)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是以_划分阵营,两派是_党、_党。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原来,幸福并不遥远题目二: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默写 (共1题;共8分)1-1、二、 其他 (共1题;共4分)2-1、三、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3-1、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5-1、五、 文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