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3388623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古诗。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能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迁移练习、情景想象。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学习式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1、 学生展示:1、 诗经介绍:诗经为

2、最早的诗集。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总共有305篇诗歌,又被称为“诗三百”。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2、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在诗

3、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3、 生字注音4、 词语释义2、 整体感知:1、 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学生展示读。2、 交流阅读感受。3、 课堂提升:学习式微1、 小组合作,尝试翻译诗歌。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你的缘故,怎么会身披露水之苦!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了你这人,怎么会泥巴滚满一身!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的无足轻重也。2、 赏析诗歌,说说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日落天黑,

4、还在露水泥地里劳作,怎能没有怨言呢?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经中那种常见的风致:内容及其单纯,一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小组合作,尝试翻译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

5、落沾衣。2、首联描写了那些景物?第一句与第二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城阙 三秦 风烟 五津 。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这里诗人超常人视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壮阔的境界,这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杨枝、泪痕、酒盏是不同的。3、 赏析颈联诗句。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点拨:知己)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4、 总结全诗。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

6、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4、 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学习要点: 学习子衿、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朗读诗歌,了解内容,把握情感并背诵全诗。1、 学生展示1、 写作背景:此诗旧注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所作。时张九龄为相,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开

7、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史期间。2、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3、 生字注音4、 节奏断句2、 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学生展示读。2、交流阅读感受。3、 课堂提升学习子衿1、 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青青的是你的衣襟,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8、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衣佩,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2、 赏析全诗。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女足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女子久等不至,望眼欲穿,焦急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情思。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他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

9、,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及时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小组合作、翻译全诗。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2、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有什么样的特点?请试着用四字成语概括。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

10、、水天相接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明确:洞庭湖景色特点气势恢宏,意境雄浑。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后四句中,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吗?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小组推荐或自愿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作引导、提示,最后归纳总结,达成共识。)明确: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愿。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荐的方式。4、 全诗小结: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背诵全诗、布置作

11、业。第三课时学习要点: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读诗歌,了解内容,把握情感并背诵全诗。1、 学生展示1、 方法指导。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基本学法:a解读。(了解诗歌的题目、作者及背景)b听读。(读准字音、节奏与重读)c译读。(翻译诗歌,弄懂诗歌的意思)d背读。(理出诗歌的脉络,背诵诗歌)e悟读。(悟出诗歌的思想内容)f赏读。(品味欣赏诗歌的精彩之处)2、 作者、背景简介: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和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x y)尉的小官。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后来隐居鄂渚的西山。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他游览破山寺时所作,这是他的

12、代表作。(解释:盱眙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3、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眉州人。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豪放一生。诗、文、词皆独步一时。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4、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

13、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2、 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学生展示读。2、交流阅读感受。3、 课堂提升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1、 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早晨进入古老的寺庙,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处,僧人的房舍被花木浓荫覆盖着。山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潭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时都悄然寂静,只剩下(僧人敲的)钟和磬的声音(在回响)。2、作者在游览破山寺时写了哪些景物?明确:古寺 初日 高

14、林 曲径 禅房 花木 山光 鸟 潭影 钟磬音这些都是描写后禅院的环境,这种环境给我们什么感觉呢?明确:幽静3、这首诗通过描写后禅院幽静的环境,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明确:寄情于景、远离尘世。可以用诗中的哪个字来概括?(空)3、 请同学们面带表情地朗读这首诗,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朗读)5、常建为什么隐居呢?明确:因为他得不到进仕的机会,看到仕途的艰险,想远离这个烦扰的尘世而隐居。6、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看,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为什么?(同意,因为这是作者善于排解内心苦闷的做法。)(不同意,因为这是属于逃避现实的做法。)假如你是常建,你会怎么做?(请用“假如我是常建,我会-”这样的句

15、式说说。)(学生各抒己见)7、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遇到过困难与挫折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请举例说说。(学生各抒己见)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学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 小组合作翻译全诗。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2、全文分为上下两片,共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明确: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月缺,桐疏,漏断,人幽,鸿孤,枝寒,沙洲冷。3、这些意象特点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