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方案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3364559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填筑方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路基填筑方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路基填筑方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路基填筑方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路基填筑方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填筑方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填筑方案范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填筑方案范文 中铁十六局集团成渝客专CYSG02标第三项目分部中铁十六局集团成渝客专CYSG02标第三项目分部路基填筑方案二零一零年十月DK77+844.81DK129+950段路基站前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K77+844.81DK129+950段路基站前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成渝铁路现场调查资料。 其他相关依据。 二、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适用于成渝铁路DK77+844.81至DK129+950段路基站前工程及附属工程。 三、工程概况 1、工程内容新建铁路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

2、西起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东客站,向东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后进入重庆市境内,后经荣昌、大足、永川、壁山、沙坪坝后达本线终点重庆站,线路全长308.206km。 中国铁建十六局管段工程自DK77+844.81开始至DK129+950止,正线全长52.105km。 本段主要工程有路基19.557km/86段,桥梁27592.17m/74座,隧道4968m/11座。 车站2座;梁场2处,简支箱梁728孔,90+180+90m连续箱梁1联,78+168+78m连续箱梁1联,32+38+32m连续箱梁2联;32+56+32m连续箱梁1联;移动模架现浇连续箱梁5联,共计29孔。 三分部管段线下工程起

3、止里程为DK105+180.74DK117+292,全长12.11Km,主要工程数量包括路基长5.4Km;正线桥梁长6.71Km(其包括桥梁22座,其中正线特大桥2座,大桥17座,中桥3座),涵洞6个,公跨铁1个;管段内桥梁上部结构梁型以32米双线整孔简支箱梁为主,并少量有24米、双线整孔简支箱梁,采用梁场预制。 管段内桥梁下部结构墩台;一般均采用圆段型桥墩,带顶帽托盘。 个别墩身较低时采用实体桥墩,墩身较高时采用变截面实心墩。 桥梁基础均为陆上钻孔桩基础,桩径采用1m,1.25m两种规格。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一)工程地质特征地形地貌全线位于四川盆地内。 所经主要有丘陵、低山地貌。 成

4、都东客站龙泉段,为成都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龙泉荣昌段,沿线大面积分布侏罗系、白垩系紫红色泥砂岩,为四川盆地典型的红色丘陵景观;荣昌重庆段,地处川东褶皱带,狭长条形低山山脉与丘陵槽谷沿区域构造线方向交替排列组成平行岭谷景观。 蜿蜒曲折穿越丘陵、低山的长江、沱江等大小江河两岸零星分布河漫滩和河谷阶地。 地层岩性管段内出露中生界白垩系(K)侏罗系(J)三叠系(T)地层;其中以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为主,占全线总长度的80%左右,三叠系(T)仅见于重庆地区(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低山背斜核部或两翼;白垩系(K)地层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及龙泉山脉两侧;第三系缺失;第四

5、系(Q)松散堆积物分布较广,以冲积平原区、河谷阶地、缓丘槽谷等低洼地带较为集中且厚度较大地质构造全线位于扬子准台四川中台拗,为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四川沉降带;东部是喜山运动早期的产物。 线路跨成都平原、川中平缓低褶带及川东高褶带,构造形迹主要为龙泉山箱状背斜和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川东南弧形构造带)。 沿线通过的褶皱主要有龙泉山背斜、螺观山背斜、西山背斜、新店子背斜、北碚背斜、观音峡背斜;通过的断层主要有华蓥山大断层、龙泉驿断层、永川逆断层、黄场岭的扭压性断层。 (二)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等。 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长江、岷江(府河)沱江两岸河漫滩、河

6、流阶地砂卵石及丘间宽谷低洼处松散堆积层中,受大气降水及河水等地表流渗透补给。 基岩裂隙水主要为红层丘陵区基岩裂隙水及须家河组碎屑岩裂隙层间水。 岩溶水主要分布于沥鼻峡(云雾山)背斜、温塘峡(缙云山)背斜、观音峡(中梁山)背斜核部、两翼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等碳酸盐岩中。 沿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以HCO3-,Ca2+型与HCO3-.SO42,-Ca2+、SO42-SO42-,Ca2+.Mg2+、C1-.SO42-、Ca2+为主,一般为低矿化度淡水、软水、弱酸性弱碱性水。 4、工程特点、难点及相应对策路基工程主要特点填挖方数量大,对沿线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大,

7、必须采取足够的工程措施。 地基加固工程量大、雨期长,特殊的施工条件,增大了保证路基质量的难度。 沿线地形和地质结构复杂,支挡结构形式多,自然沉降期对轨道等工程施工工期影响大。 、过渡段的类型多,施工工序复杂,是控制差异沉降的重要部位。 四、施工总体方案 1、施工程序征地拆迁现场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 2、施工用地施工场地布置,材料堆放,机械设备摆放尽量利用路基永久性征地。 临时便道,以利用既有便道为主。 3、施工所用房屋搭建活动房,施工用水采用当地饮用水。 4、修建各项临时工程和施工防排水设施的资料。 5、收集与工程有关的

8、既有运营情况,路基情况,以及采取安全合理,施工方便的工程措施所需的资料。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型结构所需的资料。 7、路基工程工期具体时间安排横道图见附表 8、劳动力的配见表3劳动力组织表3序工种施工队分工1队长1负责本队全面工作2技术员4负责本队技术工作3安质员4负责安全工作和质量检查4测量员6平面位置及高程测量5爆破员6高路堑石方爆破6试验员4现场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7机手18机械操作与保养8司机15汽车驾驶与保养杂工6合 649、施工机械设备遵循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机械设备选型配套。 针对工程特点,按多作业面平行施工,配备的机具设备及运输车辆保证按时进场,

9、足量到位,对机械及早调试、彻底检修,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确保设备的高效率运转。 对于重型和大型机械选择合适的便道运输到现场。 同时,抓好材料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施工需要。 五、现场路基施工方法、工艺和技术措施(一)、路基施工方法土工格栅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方法施工前先疏干地表水,沿路基两侧开挖纵向排水沟,然后将基底清理整平,有种植土地段先将种植土挖除0.3m换填细粒土。 按设计要求将基底土或换填的基底土碾压成路拱形状。 铺设砂垫层,整平砂垫层面,铺设土工格栅。 施工工艺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1。 质量控制要点1)双肋排水网材厚度不小于5.2mm,排水横坡i=0.1,上覆压力500KPa下

10、导水率不小于2.810-4/s;2)透水土工布重量不小于200g/.CBR顶坡强度不小于1.8KN;3)复合土工膜,由土工双面复合土工布组成,土工膜厚度不小于0.5mm,土工布重量不小于100g/;4)复合防排水板纵横向抗拉强度不小于10KN/m,排水坡度图1-1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图基底处理铺底砂铺土工格栅铺上层砂铺第二层土工格栅路基本体填筑施工准备i=0.1,上覆压力500KPa下导水率不小于2.810-4/s;按设计要求将基底土或换填的基底土碾压成路拱形状,横坡不小于2%。 土工格栅铺设时尽量平顺,幅与幅之间纵向连接采用密贴排放,并拉挺、绷紧,不褶皱和损坏,铺好后及时用砂覆盖,严禁暴晒,

11、以免降低土工格栅强度。 在铺设二层土工格栅时,其上、下层接缝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0.5m。 两层土工格栅之间的砂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土工格栅上的砂垫层,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运砂进场,散铺整平,不直接压实,当土工格栅上的填料厚度大于0.6m后,才能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土工格栅之上的第一层填料,从两边开始循序向中间进行压实。 (二)、路基主要技术标准及相关设计规定路基结构型式及标准路基标准断面(见图1-1)(图1-1)路基标准断面 (2)路基基床结构填料及压实标准本标段区间路基本体(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工序说明如下。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

12、工验收阶段。 四区段路基填筑施工顺线路纵向按“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等四个区段进行布置,每区段纵向长度视现场情况可按100200m左右划分。 采用四区段布置路基填筑施工作业区域,是为了使各工序能够相对独立进行作业,各种机械设备各行其道,在各自的作业区域独立高效地进行施工作业,互不干扰,充分发挥其生产效能,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八流程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按以下八个步骤进行循环作业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成型。 路堤施工中必须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m插一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

13、、平整度。 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压实度;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路基上不积水;控制路基施工时,填筑面应平整,并根据现场情况做必要的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截、排水设施,防止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基床以下路堤采用改良土填筑,改良土采用场办法施工,利用路堑万方土改良。 改良土指标详见“成渝施路专-01”图。 2、基床底层填料1)采用改良改良土填筑,改良土采用场拌法施工,利用路堑挖方改良。 改良土技术指标详见“成渝施路专-01” 3、表层级配碎石基床表层的填筑应按“四区段、六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能力、数量确定。

14、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卵石制作,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 详见“成渝施路专-03”“成渝施路专-04”,按“成渝路专-05”图13设计。 碾压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 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三)、路基土石方调配土石方调配根据“就近移挖作填,减少运距”的原则,并充分利用挖方,合理安排弃土场;采取合理的运输方法,并按照“不同填料不得在同一层混填”的规定来进行调配,做到平衡、经济、合

15、理。 根据本标段实际情况,路基施工土石方调配方案详见路基土石方数量调配汇总表。 (四)、路基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法与工艺 1、路堑土方开挖路堑土方开挖施工时,运距在100m以内采用推土机施工,运距在100300m范围内,采用装载机施工,其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施工,人工配合机械刷坡。 靠近基床底层表面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施工。 开挖时,采取横向全宽、自上而下阶梯式分层开挖。 当机械开挖至靠近边坡0.10.2m时,改为人工修坡;当开挖接近路基施工标高时,及时对基底土质进行检测,不符合规范要求时,经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后予以换填。 开挖后的土质路基表面,应做到平整、密实,曲线圆顺,边线顺直;边坡稳定,无亏坡;边沟整齐、沟底无积水或阻水现象。 其宽度、路肩高程、平整度等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