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364366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 【文本简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又企图用“易地”的方式轻取安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唐雎以坚定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完成了出使的任务。其精典在于:1、成功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2、人物的对话描写:文章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人物的对白,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坚定,唐雎的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阴险跃然纸上。3、文章中运用对比、夸张、排比等手法。【目标

2、定位】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不能只是串讲译讲,而要强调诵读,教学本文应强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一读到底,当堂表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激情表达,互动探究,根据以上想法,制定以下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2、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3、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当堂表演。4、品味赏析课文的语言描写,学习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5、学习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方法选择】 本文较浅显,文章主要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二是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本文。【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以晏子使楚的故

3、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引述学生熟悉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资料介绍: 由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战国策的知识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好习惯。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重点词语:怫然 抢地 休祲 色挠 谢 免冠徒跣2、重点句子的意思: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设计意图 自由诵读,一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为了发现问题。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1、按四人一组,疏通文意。2、学生畅所欲言,用一句话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1)唐雎

4、只身出使秦国,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没有辜负出使使命。 (2)唐雎是一个勇敢的人,镇定自若。 (3)我被唐雎的维护国土的精神感动。 -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即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像现代文一样概括主要内容,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五、赏读课文,品味语言描写,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大家通过朗读课文,能否看出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生:语言描写。(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可以采用“-这句话,表现了-”的句式来说。学生自由发言: 生:(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这句话表现了秦王阴险、盛气凌人、专横的性格。 (2)安陵君受地于先

5、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句话写出了唐雎维护国土的坚定立场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了秦王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句话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 (5)先生坐,何至于此。这句话能看出秦王外强中干。 -教师评点:表扬同学们发言中的亮点,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板书秦王和唐雎的性格。3、思考:文章语言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同位合作讨论,班内交流: (1)表现人物的性格。 (2)巧妙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后,大家觉得人物的对话应该怎样读呢? 生:开始读出秦王高高在上

6、,以强凌弱的嚣张气焰。 读出唐雎的不卑不亢,大义凛然。 读出唐雎的视死如归。 最后读出秦王的害怕心理。 -5、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内合作。(2)推荐好的朗读。(3)进行表演设计意图 大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重点问题合作探究了,通过激情诵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六、研读文章对比、排比等手法并体会其作用。学生讨论明确:文章塑造两个人物形象,秦王与唐雎。秦王前倨后恭,唐雎前恭后倨,一个外强中干,一个临危不惧,通过对比,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文章的写法。七、课堂小结 文中的唐雎肩负国家重任,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

7、学习。八、布置作业:请大家课后搜集其他的有名的“士”的故事。【板书设计】 秦王 唐雎 骄横欺诈 敢于斗争 狂妄无理 (语言描写) 善于斗争 不可一世 不畏强暴 前倨后恭 (对比) 前恭后倨 色厉内荏 智勇双全 【教有所思】本文较浅显易懂,故事性较强,人物对话精彩,性格鲜明,大部分同学能通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了解人物形象。我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有我首先选取了让学生反复诵读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读得很认真,很投入,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真的是体会到了秦王的霸道,狂妄,不可一世;体会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另外,我又选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谈论,合作交流,合作表演,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展现自己的个性,真正让同学们成为课题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学生兴趣浓厚,我在本课教学中努力实现这一点,应该说,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部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掌握不够牢固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