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3362014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 教育信息化 2 0 行动计划 为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的支撑引领作 用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教育 部等十一部门 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和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 2 0 行动计划 等文件精神 结合我省 实际 制定本计划 一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 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 推动信息 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推动教育理念更新 模式变革 体系重构 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精准扶贫 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将外生

2、变量转 变为内生变量 促进甘肃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 基本原则 立足现实 面向未来 立足甘肃教育发展实际 面向新 时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培养需求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 信息化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者 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 创新 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 促进信息化时代人的全面发展 夯实基础 创新引领 在持续推进 三通两平台 建设 的基础上 以 三全两高一大 为发展目标 深度融合云计 算 大数据 物联网 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 4 术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努力形成甘肃 智能 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需求导向 统筹推进 准确把握信息化在我省不同区域 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发展特征和主要需求 围绕教育

3、信息化的 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凝聚教育信息化发展共识及合力 统 一规划 分类指导 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城乡一体 区域一 体发展 重点突破 均衡发展 充分发挥省级智慧教育云平台 学校联网攻坚行动 互联网 教育 智慧教育示范区标 杆校等重点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 探索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 的富有甘肃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 推动建设公平而有 质量的教育 三 主要目标 打造甘肃教育信息化升级版 构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服务供给模式 教育治理模式 探索 智能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到2020年底 基 本实现全省中小学 含教学点 宽带网络全覆盖和信息化教 学环境全面普及 到2022年

4、基本实现 三全两高一大 的 发展目标 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 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 龄学生 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 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 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建成省级 互联网 教育 大平台 全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四 重点行动 一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5 1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推动各地加快教育城域网升级改 造 推进 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优化网络运行环境 深入实 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 全面改善学校网络接入和带宽条件 到2020年底 努力实现全省中小学 含教学点 宽带网络接 入率达到100 出口带宽达到100M 以上 鼓励有条件的地 区和学校建设教育无线网络 探索5G 技术在数

5、字校园建设中 的推广应用 2 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推动 优质资源班班通 提质 增效 推进多媒体教学平台 移动学习终端等交互式多媒体 教学设备进班级 尽快实现中小学 含教学点 所有班级网 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加快智能化教学 终端建设 建设电子书包教室 STEAM 教室 创客教室 VR AR MR 实验室等创新教学环境 二 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行动 3 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 基础性资源 靠政策 个性化资源靠市场 的资源开发机制和 企业竞争 提供 政府评估准入 学校自主选择 的资源供给模式 开 发建设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实现省 市 县三级教 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互

6、联互通 共建共治 并通过枢纽接 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以协同方式面向全省提供数 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依托甘肃省丝绸之路信息港和国际知 识产权港 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 保护数字资源知 识产权 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 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 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 建立健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 6 用程序备案制度 指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综合防 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4 打造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 打造纵向无缝衔接 横 向融合贯通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的教育云服务体系 统一用户标准 资源标准 管理标准 数据交换等标准 以 全学段应用 全场景教学 全过程管理 全方位服务 为 目标 全面构建

7、开放互联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 不断汇聚融 合全省各类教育教学平台或系统 促进各类信息化教育教学 平台规模化应用推广和集成创新 高标准打造省级教育大数 据中心 推进各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 提升数据 中心基础支撑服务能力 5 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 按照 网络学习空间 建设与应用指南 要求 依托国家级 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 务平台 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 集资源 服务 数据于一体 基于实名制 组织化 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 间 加强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 指导师生 管理者和家长 利用空间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 教学 资源共享 教育管理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以 人

8、人有空间 人人用空间 为目标 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 三 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 6 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 加快中小学 数字校园建设及升级改造 建设智慧校园 课堂 人工智 能班级 深入推动区域 城乡 校际间课堂教学互联互通 共建共享 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共享城市 7 优质教育资源 着力解决城乡 校际教育 数字鸿沟 问题 通过开发或购买普通话培训课程资源 开展线上教学或培训 等方式 在临夏州 甘南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推广普通话 助推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7 推进信息化条件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支持和鼓励 各市县统筹各地中心校优质教育资源 与薄弱学校建

9、立基于 网络的校际结对 统筹推进 专递课堂 同步课堂 等 互 联网 条件下的教学模式 探索 中心校带教学点 一校 带多校 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支 持各地名校名师与乡村教师网络结对 探索网上共同备课授 课 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新模式新机制 结成网络教研共 同体 有效提升贫困地区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促进优质教 育资源共享和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四 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行 动 8 信息化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加强职业教育专 业教学资源库 在线精品开放课和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 设 支持各职业院校开发建设校本特色资源 虚拟仿真教学 系统和个性化自主学习资源

10、探索 虚实融合 的教学模式 建设一批 VR AR 和可穿戴设备仿真实训基地 提升信息化 条件下的实验实训质量 构建以信息化促进产教融合的新机 制 促进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有力支撑高素质 技能型人才培养 支持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信息化建设 打造 集学校行政 教学科研 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综合化智能 8 信息服务平台 9 信息化助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推动信息化深度融入 一流本科专业 双万计划 和一流本科课程 双万计划 打造 金课 淘汰 水课 到 2022 年 全省高等学校推 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线上 线上线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推动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支持本科高校开

11、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业评价 教学管理 科 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示范 以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突破口 不 断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积极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和 终身电子学习档案建设 为学习者实现各学段贯通学习 终 身持续学习 拓展和提升职业能力提供支撑 五 智能化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10 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 以教育政务服务 一网通 办 平台为基础 建立 覆盖全省 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 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政务信息整合共 享的大数据体系架构 完善教育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分类 共 享交换 平台对接 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保障数据 共享与业务

12、协同 聚焦大班额 择校热 新生入学 就业服 务 教育缴费等民生热点问题 优化工作流程 实现 一站 式 线上咨询 快捷办理等惠民服务 利用大数据 区块链 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保障教育管理 监测 决 策和服务 实现全省教育治理能力智能化 现代化 11 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推进学校智慧管理 提 9 升项目管理 督查督办 绩效考核 视频会议等教育教学治 理信息化 智能化水平 实现校务教务高效协同运作 提升 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和效率 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方式 采集 教学全流程数据 开展学习分析 优化教学过程 推进智能 化招考与综合素质评价 鼓励有条件高校加快推进移动办 公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感知

13、 采集和监测校园环境信息 提 升学校应急维稳 风险预判 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12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优先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教 育试点工作 率先在小学 初中阶段开出人工智能课程 在 职业院校开展虚实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优先培养人工智能教 师队伍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 学 测 评 管等教育教 学主要环节的创新融合 有效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学生学习 效率 真正实现精准化 个性化教与学 积极探索适合省情 的人工智能教育路径 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时代具有示范引 领作用的标杆旗帜 13 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标杆校 以全面发展智慧教 育为目标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学习环境 创新教学

14、 模式 建立现代教育制度 着力打造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智 慧校园 智慧课堂 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型 智慧型人 才提供全面支撑 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 引导多方参与 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 可推广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和 新模式 到 2022 年 全省建设 30 个左右 智慧教育示范区 300 个左右 智慧教育标杆校 初步构建起支撑个性化教学 10 的智慧教育环境 七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 14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依托 国培计划 省培计划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 0 启动 人 工智能 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 动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活动等 全面提升各级各

15、 类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信息素养 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 息技术知识 技能 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 信息伦理等方 面的培养 支持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 STEAM 教学 创客教 育 编程教育等特色信息技术课程 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 推动高校开设互联网 大数据 物联网 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专业 发挥交叉学科融合优势 培养数 字经济复合型人才 引导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 发展订单 制 现代学徒制等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和 实践技能培训 八 教育网络安全保障行动 15 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 深入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 和国网络安全法 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省 市 县 校四级网络安全和信

16、息化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严格落实党委 党组 网络安全责任制 健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规章制 度 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数据灾备系统 落实网络安全考核 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 推动将网络安全工作成效与单位考评 相挂钩 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实现规划先行 标准建设 规范运行 健全教育网络安全监 11 测预警和通报整改机制 逐步实现对全省重点教育网站的全 覆盖实时监测 持续开展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检查 常态化开 展安全扫描和风险评估 及时修补安全漏洞 加强网络信息 安全的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培养具有实操能力 的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 建立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继 续教育制度 提升教育信息化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 六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教 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 作 共同研究 合力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动各市州 县 区 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教育事业 发展规划 重要民生实事项目 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发 展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科学制定教育信息 化 2 0 实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