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357139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xx.1考生须知1 考生要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试编号。2 本试卷共 8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道小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包括5个小题。3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做答无效。4 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老师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1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下列环境问题与过度

2、排放的物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雾霾CO B白色污染废弃塑料C酸雨SO2 D温室效应CO22下列气体为红棕色的是ANO2 B NO CSO2 DN2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白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豆浆4. 下列物质中,溶于水且能发生电离的是A硫酸钡 BCu CNaCl D蔗糖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碳素钢 B水银 C青铜 D黄铜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不合理的是 AFeCl2属于盐 BNa2O属于酸性氧化物CKOH属于碱 DH2SO4属于酸7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Na2CO3 = 2Na+ CO32 BH2O = 2H+O2 CHNO3=H+NO3- DK2

3、SO4=2K+SO428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平方米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g SO2,则1平方米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A5 mol B6.021023 C0.25 mol D0.25 g/mol9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H2SO4 SO2 BCO2CO CCl2HCl DNaNaCl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H、OH BNa、H、ClCNa、Ca2、DNa、K、Cl、11铝片分别与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铝片A中产生气泡,中不产生气泡 B和中都不产生气泡 稀盐酸 NaOH溶液C和中都产生气泡,中是H2,中是O

4、2 D和中都产生气泡,且都是H2 12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 V& R9 B1 K* C8 M1 7 C B三氧化二铁可用做漆料 C镁铝合金可用作制造飞机的材料5 a2 A$ G3 L* B, V$ f2 S3 c; S D高纯硅用来制造光导纤维; S4 H! M, L* j) f! B13浓硫酸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强腐蚀性 B能用于干燥氨气 C能使蔗糖变黑 D加热时能与铜发生反应 14下列关于C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CO的摩尔质量28 g / mol B1mol CO中所含分子数为6.021023个 C1 mol CO的质

5、量是28g D常温常压下,1 mol CO的体积为22.4 L15某些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既能体现氧化性又能体现还原性,下列不属于此类的粒子的是AFe2+ BH2O2 CMg DS1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Zn与稀H2SO4反应:Zn2HZn2H2B铁和稀硝酸反应:Fe+2H+=Fe2+H2CCl2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2ClH2OD碳酸钙溶于盐酸:CO32+ 2H+ = CO2 + H2O17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C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D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18欲配制100ml 1.0 mol/LN

6、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将14.2 g Na2SO4 溶于100ml水中 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ABCD19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图1:配制150 mL 0.1 mol/L盐酸 B图2:验证氨水呈碱性 C图3: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D图4: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2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试剂AFeCl3溶液(FeCl2溶液)Cl2BNaCl溶液(Na2SO

7、4溶液)Ba(NO3)2溶液CCl2(HCl)饱和食盐水DCO2(SO2)酸性KMnO4溶液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K2SO4溶液中,含2 mol K+B把40 g 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1 L溶液,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常温常压下,71 g Cl2含有2 NA个Cl原子D标准状况下,11.2 L N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7NA 22研究表明:海产品内含有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As)元素,但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富含维生素C),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

8、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 = 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C能将+5价砷氧化成As2O3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过程中+5价砷发生还原反应 D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过程中维生素C被氧化2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现象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24已知: 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9、 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为A上述实验中,只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B实验中 产物是Cl2 和HMnO4C实验中浓盐酸不仅仅体现酸性D实验可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5为了确定(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下列实验操作及叙述中正确的是A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放一团蘸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团,变蓝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结晶水B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C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

10、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 D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H4+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26(6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中,KNO3 被 (填“氧化”或“还原”),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若消耗1mol S,则生成 mol N2,这些N2的质量是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27(10分)HCl、过氧化钠、碳酸氢钠、二氧化硅是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4种物质中属于盐的

11、是 (填序号,下同);上述四种物质加入紫色石蕊溶 液中,溶液变红的是 。(2)写出HCl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8(8分)氮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氨气。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是利用了 类物质与 类物质的反应。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的原因是 。 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时,如将导管直接插入水中, 会产生倒吸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2)完成下列能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 体现N元素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_。 体现N元素的氧化性:_。29.(11分)某小组同学采用以下装置验证SO2的性质:(夹持及加热装置略)(1)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实验目的分析,试管1、4的目的都是为了证明SO2具有 (性质),试管2是为了证明SO2具有 (性质)。(3)除上述两种性质外,你认为SO2还具有的性质是 ,可以通过加入 (填试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