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332466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书写 (共2题;共14分)1. (10分)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_金樽投箸突兀大庇冰塞川_布衾岑参狐裘济沧海己亥2. (4分)阅读语段,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划线字的拼音。f_晓前,晨雾霭霭;河水朦朦胧胧,微微闪光,拍击着河边的鹅卵石,潺潺_作响,峭壁sn_立的右岸向河面倾斜,仿佛是行进中面对宽阔河流戛然而止的高山覆盖着河水。左岸的下方是一片光秃秃的沙土,这是第聂伯河在春汛退走以后淤_积下来的。(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3分)3. (1分)近几年,“给力”“粉丝”“中国 式过马路”“元芳,你怎么看”等网

2、络流行语迅速走红,成为人们交流的常见语言。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流行语的意思。网友在我修自行车的老爸中讲述了父亲挣钱的艰难,表达了对平凡父亲的尊重与敬意,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炫父让我们深受感动。正能量:_4. (2分)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原名谢婉莹。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_等。三、 单选题 (共1题;共1分)5. (1分)因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找出来,并说明理由。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

3、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答:_。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6. (13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 , 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住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4、?,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选自新序校释杂事)【注释】楚庄王:春秋时楚周君主,号称春秋五霸之一。晏:晚。巾栉:泛指盥洗用具。(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字词。今旦与贤相语 _未尝进一贤_孙叔敖相楚_庄王卒以霸_(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不知日之晏也 当求之于上流B . 樊姬掩口而笑 面山而居C . 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 计日以还D . 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皆以妻于徐公(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不忠不智,安得为贤?(4)文中的樊姬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

5、善谏,樊姬_,邹忌把家事进行类比,二者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樊姬是一个_(用原文中的;词填空)的人。五、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72分)7. (17分)(2013嘉兴)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镜子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

6、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

7、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

8、。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2,有删改,作者 田洪波)(1)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第一次:_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

9、校讲学 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第三次:_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3)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4)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写出你的发现。8. (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

10、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在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公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

11、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

12、“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目前,非并网技术已经基本攻克,下一步就是在江苏省内找一个试点。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1)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第段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4)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请分条陈述。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站在山脚下的人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

13、就。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教,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都以他的作品太稚嫩,根本不具备绘画天赋为由拒绝给他指导,甚至连面都懒得见。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这位画家的院门口,希望能在他出门时拦住他。一天,画家果然被他等到了,“我对您的才华仰慕已久,请您务必花几分钟时间,指点一下我的作品。好吗?”说完,他便将自己的画双手奉上。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画家不但没有伸手去接画,反而以无比轻蔑的语气说道:“让我去看一个无名小卒的画,除了浪费我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对方的话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还是稳了稳情绪,然后微笑着说道:“如果把绘画艺术比作一座高山,

14、那么现在的您无疑是站在山顶的那个人,而我则毫无疑问是站在山脚的那个,您若是朝下看我,自然觉得我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大画家听后哈哈大笑:“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知趣地离我远一点!”他点了点头:“从下一刻起,我便会离您远远的。可是,难道您就不想知道山脚下的人看山上的人是怎样的感觉吗?”“什么感觉?高山仰止?”大画家得意地反问。“不,我在山脚朝上看您,同样也觉得您渺小无比。”他淡淡地答道。就在那位画家惊愕不已时,他接着说道:“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 , 不是吗?”后来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不错,他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森特梵高。(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中划线句“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自选角度赏析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最成功的一种写作手法并说明理由。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