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326106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同步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同步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运用 (共7题;共33分)1. (5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依次写在横线上。全唐诗卷zh_浩繁,内容宏富,共收录唐代诗作近五万首。由清康x_年间两淮巡盐y_史曹寅奉旨于扬州天宁寺设局刊刻。写、刻、校、印精良,是扬州雕bn_印刷史上的精品力作。2. (5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腼tin_作揖_见jio_避讳_星宿_轩敞_桑z_侥幸_3. (5分)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 4. (5分)解释词语 应景天文数字5. (

2、5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请给上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1个字)6. (3分)读 谈生命,本文作者是_,原名_,我国现代女作家,代表作有_。7. (5分)冰心将生命比喻成“一江春水”“一棵小树”,请你再写出两个比喻句,并写出你对生命的理解。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8. (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3、下题。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李云迪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

4、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 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

5、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

6、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

7、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选文有删改)(1)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划线词语。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3)请结合第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

8、)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9. (2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

9、精神有点相悖。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

10、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

11、,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

12、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

13、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1)“我”的俄罗斯之行给“我”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2)“扫烛油的老妇”以怎样的特质感动了“我”?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名人的雕像,这有什么用意? (4)文章第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5)文章第段画横线的句子,深有韵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 (共7题;共33分)1-1、2-1、3-1、4-1、5-1、6-1、7-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8-1、8-2、8-3、8-4、9-1、9-2、9-3、9-4、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