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提前预习、预习展示、巩固提高、拓展延伸.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319680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提前预习、预习展示、巩固提高、拓展延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提前预习、预习展示、巩固提高、拓展延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提前预习、预习展示、巩固提高、拓展延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提前预习、预习展示、巩固提高、拓展延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提前预习、预习展示、巩固提高、拓展延伸.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提前预习、预习展示、巩固提高、拓展延伸研究课导学案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西拉科学校:王延梅一、授课学时:2课时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2、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2)、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3)、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

2、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4、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复述法 延伸拓展法四、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布置预习。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

3、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二、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

4、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嗜学 怠 叩问 绮秀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

5、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六、课堂练习。1)“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2)“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3)“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七、小结 第一段,作者先从自己说起,也就是现身说法,历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种种艰难情况,说明尽管客观条件很不利,但由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克服了不利条件带给自己的困难,取得了成就。可见,主观努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八、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