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2.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318609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据新华社电,罕见的月全食天象奇观于北京时间2014年10月8日17:14:4820:34:19登场。天文专家表示,这次月全食对中国的观测者来说,是今年能观察到的唯一一次月食现象。结合月全食形成原理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二级 B三级C四级 D五级2月全食发生过程中,如皋市A受太阳活动影响增强 B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C地面温度在不断上升 D大气逆辐射持续减弱3下列现象,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是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极光现象 D四季转换2014年9月28日13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践十一号07

2、星,该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结合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图,完成46题。4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升空时,地球的公转位置最接近于下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 Dd点5实践十一号07星升空后三个月内,正确的现象是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上海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6 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升空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 A9月28日21时13分 B9月29日5时13分 C9月28日5时13分 D9月29日21时13分7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比南方更宽,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多土地辽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短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D北方冬

3、季气候寒冷,比南方更需要阳光黄赤交角的存在甲丙乙四季更替8下图是“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关于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910题。9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Aa、c、b、d Ba、b、c、d Cd、c、b、a Dc、d、a、b10当c地昼最长时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112题。11数字1代表的物质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4、C变质岩 D岩浆12如果数字3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3的箭头、代表的是 A上升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读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314题。13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搬运 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 D洋流搬运14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 B台湾岛C华北平原 D喀斯特地貌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1516题。15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组成,C为生物圈 B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C地球内部圈层由EFG组成,G为地核 DD、E、F共同构成了为岩石圈16一般认为,岩浆形成的源地是A地壳的底部 B地幔的下部 C地核

5、D软流层图(1)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a表示甲、乙间相互作用,b表示甲、丙间相互作用。图(2)为我国某地自然景观照片,读图完成1718题。17若a形成化石,b形成图(2)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大气圈B乙表示岩石圈C乙范围占有甲的全部D乙影响丙的演化18据图(2)判断A图中岩石为玄武岩,具有层理构造 B图示地区气温日较差大,风化作用强烈C岩石裸露地表,经历了长期的变质作用 D该地貌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921题。19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 BC D20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的是A B C D21新疆有一句气候谚语“

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弱强 B强弱 C弱强 D弱强读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完成2224题。22.图中气压带的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髙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髙气压带23.图中三地风带位置由南向北排列正确的是 A. B. C.D .24.对图示气压带风带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所示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B.图所示时段,地中海沿岸多雨C.图所示时段,巴西草原一片葱郁 D.图所示时段,美国中部热浪滚滚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完成2526題。25.甲地洋流A.向北流B.是寒流C.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减湿作用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增湿作

7、用26.甲地及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区,主要原因是A.地处海陆交界地带B.地处板块交界地带C.沿岸地形复杂D.沿海大陆架狭窄图7为“某地自然景观图”,图8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2728题。图 7 图827图7景观所属的自然带,最有可能分布在图8所示中的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28图8中沿甲乙丙丁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29

8、30题。29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30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二、判断题3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32太阳黑子增多的年份,耀斑相应减少。33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大气保温作用越显著。34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北京的地方时。35“背斜成谷”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6褶皱全是压力作用形成,断层全是由拉力作用形成。37暖流流经地区的气温一定比寒流流经地区的气温高。3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发展生产时要兼顾整体,差异性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39. 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

9、修建,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带热量和水源条件好。40.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持续可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数量有限,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三、综合题4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上左图中A、B、C、D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地球位置,C位置的日期是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右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 (填数字)。(3)左图所示的地球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填字母)。(4)左图中AB时段,江苏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是 ,昼长变化特点是 。(5)形成右图中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的存在。42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太

10、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图中A、B、C三地,正同时 (日出、日落),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度,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 地。(3)此刻B地的地方时为 时。B地再过 个小时日落。C地的夜长为 时。(4)、四地中,今日昼长达一年中最短的是 地,正处在冬半年的是 。43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M处的地质构造是 ,此处形成山岭的主要原因是 。(2)N处岩石主要是由 (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其影响下,附近的岩石可能转变为 岩石。(3)有人认为在P处河流上修建水库不合理,请简述理由。 。442013年10月7日凌晨,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并伴有特大暴雨,给

11、当地造成洪涝灾害。图18为“台风菲特移动路线图”,图19为“台风带来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9图18(1)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 ,2013年10月7日凌晨,宁波的风向是 。(2)图中数字分别表示降水、风暴潮、大风、云系,其中表示降水的是 ,表示大风的是 。(3)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洪涝可能诱发 、 等地质灾害。参考答案:130 ADADA CCCBC DBCCB 3140 41.(1)6月22日(2)(3)变大 变长(4)黄赤交角42.(1)2326N(或北纬2326)(2)日出 0 B A(3)6 12 (4)D D43.(1)向斜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2)岩浆活动 变质岩(3)P处有断层构造,地质构造不稳定,在此修水库可能诱发地震、漏水等。44.(1)气旋 东北(2) (3)夏季风和台风带来大量降水,降水强度大 滑坡 泥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