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318363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选出下列加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豁达B . 豁亮C . 豁口D . 豁免2. (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栈桥 褴褛 莫名其妙 糟踏B . 别墅 牡蛎 嘟囔 恭维C . 阔绰 诧异 流氓 狼狈不堪D . 女婿 赔偿 哆嗦 拮据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变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棉毡。B . 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C . 留守

2、儿童盼了一年,终于盼回了在远方打工的父母;白发爹娘望眼欲穿 , 终于听到了儿女回家的脚步声。D . 广州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围绕体育比赛中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明星化的趋势,对大运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B . 罗马尼亚民间乐团在北京的首次演出,受到了首都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人们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C .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D . 周围漆黑一片,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一个妇女突然发出一声叫喊,打破了沉寂的环境。5. (2分)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B . 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C . 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D . 这家花店,品种繁多、玫瑰啊、百合啊、康乃馨啊应有尽有。6.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莫言从“内部”_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令人震撼地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_。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

4、生忘死”“舍已救人”的英雄壮举,_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A . 审视 期待 警醒B . 审查 期盼 唤醒C . 审查 期待 唤醒D . 审视 期盼 警醒7. (2分)根据句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_。A . 但终于他的父亲带走了他B . 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C . 但他的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D . 但他的父亲终于带走了他8.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孔乙己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文章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残酷抛弃于社会底层的读书人形象,深刻批判了国民的

5、麻木冷漠。B . 公输选自墨家代表作品墨子。文章通过对话形式记叙了墨子以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放弃对宋国的侵略意图,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反对攻伐的主张。C . 意大利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作品成功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D .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从内容上分为“ 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大多是民间歌谣,“雅”则是宫廷乐曲。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9. (10分)古诗文默写填空。树树皆秋色,_。(野望)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晴川历历汉阳树,_。(黄鹤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讲信

6、修睦。(大道之行也)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春望一诗中将花鸟人性化,衬托诗人感时恨别之情的诗句_,_。望岳中表达诗人敢于攀登绝顶,满怀雄心壮志的两句诗是_,_。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10. (10分)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 突然,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起。他猛然听出胜利的号声,已经来临。这胜利的号角,多么的接近,多么动人!A终于来了,在最危急的时刻赶来了。党来了。胜利的黎明也来了!“啊!解放军!”“A领着解放军来啦!”B听见一阵狂热的欢呼与呐喊。禁不住满脸须眉颤动,无限喜悦地倾听着胜利的枪声指向山下溃散的魔影探照灯骤然熄灭了。可是B仍

7、然双手叉腰,张开两腿挺立在鲜血染遍的红岩上,一动也不动。他的目光,仿佛犹自俯瞰着脚下的魔窟。文段选自红岩这本书,文中的A是 B是 。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2)“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 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爱与罗彻斯特对话中精彩的一部分,从中你能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和追求?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8、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这首词运用了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2.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9、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思。渔人甚异之便要还

10、家一一为具言所闻便扶向路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桃花源的美好恰好反衬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请在表格中各填入一个四字短语 , 完成对文章内容的解读。桃花源当时社会安定和平赋税繁重怡然自得平等互爱(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试举一例 , 请简要分析。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13. (10分)阅读读书是一种“遇见”,完成小题。读书是一种“遇见”赵畅读

11、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一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见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苏轼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所欲求者”就是指不仅选择那些契合自己兴趣爱好和助于功课长进的书籍,更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代读者淘洗的经典作品。这样的“遇见”,才不会耗损时间与精力。交友应遍及五湖四海,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当年西南联大的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兼收并蓄,打通文理。吴宓、金岳霖等教授能用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

12、德。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梁启超作王荆公时,为搞清王安石新政的真相,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笔记数十种。在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把发现的谬误一一进行审辨,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负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是为读书解疑释惑的好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读书则会更

13、有所得。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研究移民史时,一直弄不明白巴人地盘扩大的真正原因,直到那次在三峡旅行时对巨大盐场的探寻和发现,才终于茅塞顿开。可见,现实中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对书本知识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佐证和补充。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了。而一个会“串门儿”、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变得水到渠成。(载于人民日报,2017

14、年10月9日,有删改)(1)请将本文第段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每空不得超过5个字)读好书_读行合一(2)文章第段划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是( ) A . 如果说,读书是一种“遇见”,那么,怎样选择“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B . 如果说,读书是一种“遇见”,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3)“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曾作为道理论据用以证明作者的观点,如果把这句话还原到文中,你认为应放在第_段。 (4)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的“遇见”以及相应的收获。 14.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妈妈,在!”女儿的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