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99371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2、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

2、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3、小蕊每次看到长长细细的物体,就会觉得它们特别像蛇,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全身发凉,手心出汗,不敢靠近。小蕊的症状属于( )。A.强迫症B.恐惧症C.抑郁症D.焦虑症4、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这两位心理学家的观点说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可以采用哪种有效途径?( )A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B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C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D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5、小

3、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情绪宣泄B.精神升华C.行为补偿D.认知改变6、小华认为 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7、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安德森B.韦特海默C.乌申斯基D.辛普森8、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9、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

4、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站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重称为(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C.组织者 D.自我差异性10、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11、加涅认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A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B信息加工的过程C构造“完形”的过程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12、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自我反省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13、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

5、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 )。A.维持功能B.缓冲功能C.发展功能D.解释功能14、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锱”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锱”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5、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16、以下咨询方法中,属于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 )。A.深入共感B.鼓励表达C.改变认知D.行为契约1

6、7、发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职责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18、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群因素论B.多重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智力三元论19、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20、原本乘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后来乘船、乘飞机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21、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

7、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保持随意注意。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4、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2、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的方针的基本内容。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我刚接初二(3)班班王任还在,班级风气较差,接手后的第一件

8、事是组织培养班集体。我是这么做的:第一,和全班同学讨论确定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近期(两个月) ,中期(一学年)和远期(毕业前)班集体的目标。近期,主要搞好课堂纪律、抓好班级建设,中期, 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力求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和素质。我没有在笫一次班会课上训话,而是对同学们表达了希望和信任,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定能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级。同时深入学生中间,争取大多同学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级管理常规,严格实行德育考核,奖罚结合,并定期向家长通报,两个月下来,班级风气明显好转,近期目标基本实现了第二,在重组班委会过程中,学生反映,生活委员翁丽常常自习课带头讲话,课间吵闹造成不良影响

9、,我和班委会讨论后决定撤换她。当宣布这一决定时,看到她情绪低落,我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关心地,告诉她我这样做,为了班级包括她在内的全体同学着想。 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她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原班委的基础上,相据各班委的特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第三,绍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 “篮球赛” “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组织和实施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第四、针对后进生,我分别采取了个别谈心,道德谈话, 个别辅导方式,在促进学生转变过程中起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壮大了班集体。比如,我班赖明同学脾气暴躁,常仗着大

10、块头与同学打架,与老师顶撞,但他们特别擅长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打得好,当时恰逢学校组织班级间篮球赛,我意识转化的机会来了。我找他研究如何排兵布阵,并请他做班级篮球队队长,他很感动。赛场上,赖明奋力拼搏,表现出色,我班取得了第一好成绩,我趁热打铁,又推荐他做体肓委员,得到全班同学同意。在此基础上,找又找赖明谈话,希望他珍惜大家对他的信任。从此,他从班级“反叛者”变成了“主人翁,直到初三以良好成绩毕业。问题:结合材料说明该班任老师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2、材料一:一篇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报告显示,有一半的老师认为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材料二:在一节政治课上,老师在认真的讲课,还时不时地在黑板上

11、写下重点内容,而学生有一部分在学英语,一部分在看小说,一小部分同学甚至在交头接耳,老师忽然意识到了学生的情况,说把你们无关的东西收起来,否则我就下去收走。有一个同学小声地说“讲的课有什么意思,还不是照本宣科,还不如直接划重点算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现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C2、A3、B4、【答案】D5、B6、答案:C后习俗水平7、D8、答案:B9、B10、B11、B12、C13、答案 :C14、B15、答案:C夸美纽斯16、D17、【答案】B18、D19、答案:B20、C2

12、1、C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课堂上长期保持随意注意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因此,在课堂上既要注意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也要合理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2、此题说法正确。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其中相对独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错误。直观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直

13、观教学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目的。4、答案:错误。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学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2、正确答案:(1) “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

14、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同 “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 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五育”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 互代替。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其各自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 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