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28455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年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年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2015山东临沂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_2.这首词虽在“咏梅” ,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一、1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的领悟。梅花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 ,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 “已是黄昏独自愁”描写的是苦闷而凄清的氛围。【答案】寂寞、苦闷、凄清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领悟。纵

2、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可。【答案】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二、 (2015山东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寒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亚”通“压” , “青帘”指酒旗。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_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一、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赏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

3、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答案】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 ;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 ,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来描绘画面。【答案】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

4、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三(2015山东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湘南即事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六、1.【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知识的积累及对诗中信息的梳理。填写第一空时,应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第二空要求填写的季节可根据“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来判断。【答案】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感悟。 “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

5、愁苦闷之情。【答案】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意思对即可)四(2015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两题。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 分)九、1.【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境的描述。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表达

6、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本事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即可。【答案】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五(2015

7、山东泰安市)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 22-25 题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 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暖树:向阳的树。不足:不够。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

8、,又称沙堤、断桥堤。22.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 ,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22. 【解析】早莺争暖” ,新燕啄春泥搭窝,这里作者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在突出湖上春的活力与生机,并不是有意写“生活习性” 。【答案】D23.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

9、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23.【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观赏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最爱”一词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答案】A24.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B.“渐欲” “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24.【解析】

10、诗的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明确了所写春景的方位,也便明确了观察点之处钱塘湖。【答案】C25.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25.【解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A 项咏梅坚强不屈的精神。B 项是写清明节后的景物:池上碧苔,叶底黄鹏,白天渐长,飞絮轻盈,写出一幅美好的春景图,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与钱

11、塘湖春行的感情基调相近。C 项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 项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答案】B六(2015山东东营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25 题。(一) (4 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 分)【答案】示例: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意象的分析。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诗

12、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分析“竹”这一形象,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前两句写“鸟归”“花尽” ,实则为了对比衬托竹,在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可见它忠贞不渝,不为俗屈等的高尚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它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 ,对该诗进行赏析。 (2 分)【答案】示例: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

13、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评分:答对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评分:答对得 2 分,共 2 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欣赏能力。题干中提示可从构思、写法、语言等方面欣赏。欣赏时要注意选准角度,取例典型,分析得当,言之成理。构思方面,主要从所见所感的角度,或者是写景与抒情的角度分析;写法方面,主要是对比衬托或拟人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方面,可抓住某一词语分析。同时要注意诗歌赏析常用的术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