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80723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智子疑邻(13分)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6.解释加点的字。(4分)其子曰 其:_ 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 而疑邻人之父 之:_7 .翻译句子。(4分)天雨墙坏。译文:_其家甚智其子。译文:_。8.富人虽已“大亡其财”,但此时若能赶快修好被雨毁坏的墙,仍不算晚,可避免更大的损失。这正如古人所云:“,。”(1分)9.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2分)答: 10.学习这篇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发(2分)答: 6他的 说 丢失 的7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8(

2、3)“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或: “亡羊补牢,犹未为迟。”9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或:看待事物,不能因关系的亲疏而采取不同的态度。)10 智子疑邻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说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则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接受建议这一方面来说。那就是不管关系疏密,只要建议正确,都应当接受。苻融验走(15分)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3、”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盖辨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选自(宋郑克折狱龟鉴)【注释】前秦:晋朝末年氐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冀州牧:冀州的行政长官。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省一带。姥:年长的妇人。喝贼:拉长声音喊“有贼”。诬:冤枉。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为冀州牧 为 (2)莫知其孰是 孰 (3)乃俱送之 乃 (4)既而还入 既而 7.翻译句子(4分)(1)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译文: (2)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译文: 8

4、.苻融认为跑在后面的是贼,其依据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答:_ 9.苻融通过验走而查清了事实,说明了什么?(2分)答:_ 10. 你认为苻融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 6(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7(1)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替她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 (2)苻融检验赛跑而查清了事实,可以说是观察深刻,辨析明白了。8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9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10 秉公执法,办案有方,明辨是非的人孟母断织教子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5、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既:已经。 .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是指织布。子:古代指你。立:树立。 则:就。 事子思:事:侍奉。子思:人名(孔子的老师)道:法则、方法。 6解释加点的词(2分)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译文: (2)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译文: 8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3分)答: 9你还知道那些教子的故事?请写在下面。(2分)答

6、: 10 读了这篇短文后,联系生活写出你的感受?(3分)答: 6 用 原因7(1)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2)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原则。 8孟母教子有方,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的想法。 9如: 孟母三迁选自列女传 曾子杀猪教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万年教子(选自汉书.陈万年传)10 略 解析 联系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

7、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悬赏纳谏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选自国语越语上)注释 栖:退守。昆:兄。种:指文种。进对:进谏。资:积蓄。絺:细葛布。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6解释加点词语含义。(4分)(1)乃号令于三军 于_ (2)共知越国之政

8、 知_ (3)虽无四方之忧 虽 (4)然后乃求谋臣 乃_7翻译:(4分) (1)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译文:_ _(2)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译文:_ _8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2分)答: 9“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文中的这句话是提醒勾践什么?答:_(2分)10文中劝说越王勾践“未雨绸缪”的观点还有现实意义吗?说明理由。 答:_(3分)6(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解析 文言虚词也纳入了中考范围。7. (1)旱时就要准备好船只,涝时就准备好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2)这就像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天一下雨,人们一定要用

9、它。8悬赏纳谏 解析 兵败退守,这时他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认真读第一句话,从江山平分可以看出他求贤若渴,能够听取别人的进谏。9等到兵败才想到寻求谋臣,未免太迟了。解析 揣摩这句话的含义,就可得出答案,这是个反问句,答在问中。10如 有现实意义。文种的话是告诉越王要有危机意识,要提前谋划。不能临阵磨枪。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切不可临时抱佛脚。解析 这是开放性习题,主要扣住“准备上”,做好预案,就不会慌乱。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释】还:同“旋”,掉转身。故:特意。 冀:希望6解释下列词语(4分)(1)志 _ (2)罔_ ( 3)逾_ _ ( 4)盍_ 7翻译:(4分)(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