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体能指标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3265854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员体能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运动员体能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运动员体能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运动员体能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运动员体能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员体能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员体能指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足球选手的生理学指标特征和体力(日)星川佳广一、足球水平的提高和足球科学世界杯是每隔四年举办的一次世界性足球博览会。世界杯赛上谁获得冠军就意味着谁在今后四年的世界足坛上领军。历史上,1974年西德获得冠军验证了贝肯鲍尔创造的“自由人”价值。1994年世界杯赛上亚军意大利队的“区域防守”战术,当今日本的农村中学生都会使用。由此可见,每届世界杯的结束都意味着世界足球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正如马拉多纳所说,“2002年足球世界杯将是一场选手体力的大竞拼(2002年2月18日)”。近年来,足球选手的“体力”和“运动素质”有显著的提高。足球运动也是促进“身体训练教练员”普及的一项运动。其结果,足球

2、选手的“体力”、“运动素质”每年都在明显提高。“体力”、“运动素质”同“战术”、“技术”相比是容易被科学介入的领域。令人遗憾的是,以足球为对象的生理学、体力科学研究还很难对每隔四年出现的足球水平跳跃性提高做出科学解释。随着时代的演变“体力”、“运动素质”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战术的变化是否对足球选手在生理上所承受的强度产生影响?至今依然没有看到具有说服力的相关研究数据。关于足球选手的体力问题评论,多半是关于足球时代的变迁、欧洲和南美各国之间的足球差异、或者是足球水平的差异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将其视作“足球科学”。如何在足球项目里引入科学观念实在太复杂了,以足球为研究对象的生理学、体力科学

3、还仅仅处在科学的入口处。本篇文章是将我们所收集的日本优秀足球选手的体力测定指标作为基础,将以往的日本优秀选手的测定值与国外所公开的优秀选手的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足球项目在生理学、体力科学上存在什么样的特点。期盼着当10年后的某一天,日本足球进入世界前十名时,我们再来重新验证日本足球选手体力特征的整个演变过程。二、足球比赛的生理学强度足球是跳跃、踢球、抢截球跑等高强度动作与走路、跑步等低强度动作交替循环的90分钟运动项目。这点同其它单一的爆发性或耐力性运动项目在生理学上存在显著差异。足球的每场比赛,选手的移动距离大约在10公里左右。其它国家的研究报告中所得出的数据也都在10公里左右,除了个别特别久

4、远的陈旧数据外,10公里左右这个数字没有因为时代变迁而出现较大变化。在日本国内的J联赛中出现了逐年增加(10公里1213公里)的倾向,但是世界强队的优秀选手基本还保持在10公里左右。参加日本丰田杯的世界顶尖级选手的移动距离比当时的日本选手距离还要短。这说明,选手在赛场上的移动距离同水平没有直接联系。陈旧的数据表明,足球比赛中选手的生理学强度指标平均为7080%VO2 max、脉搏170次左右、血乳酸浓度5mmol/L左右。假设选手在90分钟比赛里的移动距离为10公里,那么其移动速度就是110米/分钟,相当于步行。如果是连续性的运动其生理学强度指标还不足50% VO2 max。无论从脉搏数推测,

5、还是根据吸氧量测定都表明:足球选手在比赛中的生理学强度指标为7080%VO2 max。所以,足球比赛中的训练强度不是指移动距离(平均速度)。而是指比赛中出现的高强度动作,如盘带球、倒退跑、边线截球等动作的强度。邦斯博(Bangsbo)对丹麦甲级、乙级联赛(合计34场比赛)的数据统计,得出如下结果:第一,比赛本身价值的不同以及比赛对手的不同,同一个选手在比赛中的移动距离会出现约0.92km的差异,其中速度在15km/h以上的高强度运动时间几乎没有变化。第二,中场选手在比赛中的移动距离虽然很长,但是其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同前锋、后卫没有显著差异。另外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甲级和乙级联赛之间的选手在移动距离

6、上没有显著差异,可是在高强度的运动时间上甲级联赛选手要比乙级联赛选手的要长。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足球选手在比赛中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多少是衡量其运动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足球比赛里,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同血乳酸浓度也有很大关系。通过对丹麦足球甲、乙、丙、丁四个级别比赛的检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选手的运动水平越高,赛后的血乳酸浓度也就越高。这个结果暗示,在生理学上运动水平高的足球比赛其高强度运动的时间也相应较长。三、优秀选手的身体形态、体格结构从1999年的三年间我们对日本足球协会所属的两支球队(149名选手)和日本J联赛所属的一个队进行了跟踪体力调查。我们到底应该用什么作为评价谁是优秀选手的依据呢?当

7、然,不能凭空臆想。表1是他们的身高、体重、BMI、体脂肪率、去脂体重等指标。体脂肪率的测定使用的是BODPOD (LMI.Inc)。户苅晴彦等人从1976年开始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对日本足球联赛所属的143名选手的形态指标、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日本足球选手的平均身高172.4,平均体重65.9。现在的世界优秀选手平均身高增加了1.8,平均体重增加了2.5,日本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的平均身高、体重的增加幅度也在这个程度上。20年来日本的足球水平虽然进步较大,可是选手的身体形态指标似乎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变化。近几年日本国家足球队的选手换了好几拨,可是他们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都在177、72左右

8、。这个数字比我们实际测定的优秀选手的数字要大。进入日本国家队的选手可以说是“超优秀选手”。“超优秀选手”的身高、体重自然比优秀选手要大,这种倾向同以往的研究报告以及国外的研究报告结果相吻合。1998年参加足球世界杯赛的日本选手除了守门员外,场上选手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在所有参加国中列为第28名、第30名。具体到某个选手的身高、体重情况可能有各种解释,但是对一支足球队来讲,平均身高、体重数值大的队可能有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关于体脂肪率,国外很多研究结果在10%左右。当今的日本优秀足球选手的体脂肪率比这个数值要低一些。四、优秀选手有氧运动能力图1是当今优秀足球选手的最大吸氧量(最大吸氧量)。最大吸

9、氧量是在室内跑台上,使用Cortex公司的MetaMax仪器测定的。运动状态中的吸氧量,超常体重者是根据其体重的0.75倍值成比例增加,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把一般体重者的平均值及其乘以0.75后的数值也标志出来了。从左侧始为绝对值、体重比值、体重乘0.75的比值。被测者为守门员13名、后卫44名、中场59名、前锋25名及场上除守门员外的平均值。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日本国家队选手、日本国内联赛甲级队选手的平均值(5560mL/min)相比,当今世界优秀足球选手的最大吸氧量高出很多。艾克布罗姆(Ekblom)的研究报告也指出:瑞典的优秀足球队选手的最大吸氧量每年都在增大。这个结果暗示:足球运动自身的

10、进步对选手的有氧运动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目前所收集的新旧国外研究报告得知:优秀足球队选手最大吸氧量的平均值在5568 mL/min之间,多数在60 mL/min左右。同这些数据相比较,当今的日本优秀足球选手的最大吸氧量在世界足坛上也是高水平。然而,在J联赛所属的低层队(高中生代表队)的最大吸氧量、与体重的比值、体重乘以0.75的比值都比当今日本国家足球队选手高。身体尚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选手的最大吸氧量值等比当今国家队的现役选手高的倾向令人很感兴趣。这种的倾向在以往20多年的研究中也曾出现过几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依然没有定论。但是,很清楚的是,近20多年来日本优秀足球选手的最大吸氧

11、量值的不断提高并不是选手后天努力锻炼所获得的,而是在选手层的更新换代中出现的。现在的日本高中生选手的最大吸氧量值高于国家足球队选手意味着,今后的日本国家足球队选手的最大吸氧量值还有可能上升。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足球选手在比赛后半场的移动距离少于前半场。同样脉搏数、血乳酸浓度等生理学指标在比赛后半场也呈现低下倾向,这说明在比赛的后半程由于疲劳积累,运动强度也显著降低。黑尔格鲁德(Helgerud)对9名瑞典实力最强的足球俱乐部选手(平均18.1岁)进行了三周的有氧训练试验。训练前后随着最大吸氧量(58.164.3mL/min)、在赛场上移动距离(8,61910,335m)及短距离跑次数(6.21

12、2.4次)的增加,导致同球有关系的次数(47.458.8次)增加,同时还可以收到抑制选手在后半程出现的脉搏次数减少的效果。一般而论,最大吸氧量同比赛中的跑动距离有相关关系,所以有氧运动能力越高越好,但是在竞技水平很高的足球队里,最大吸氧量到底与足球竞技水平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还需要另外进行探讨。前面我们提到,越是在竞技水平高的比赛里,高强度的运动就越发显得重要,高强度运动和最大吸氧量的相关系数不如跑动距离与最大吸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高。阿博尔(Apor)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匈牙利的足球联赛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各个参加队的平均最大吸氧量排列顺序竟然同比赛结束后的名次顺序一致。维斯罗夫(Wislo

13、ff)等人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到,在挪威的甲级足球联赛中,名次靠前和靠后的各个队之间在平均最大吸氧量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综上所述,就是说优秀选手的最大吸氧量值也必定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阿博尔认为应该在65 mL/min以上,维斯罗夫认为应该在70 mL/min以上。另外,邦斯博也提出了反证,即199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丹麦队的平均最大吸氧量值非常低,只有53 mL/min。另外,戈麦斯等人指出,1994年足球世界杯冠军巴西队的最大吸氧量值也不到60 mL/min。以上事例说明,在最大吸氧量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氧运动能力劣势,很容易用其他技战术上的优势来弥补。此外,选手的有氧运动能力仅仅用最大吸氧量值

14、来衡量是否科学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最大吸氧量值是最大有氧运动能力,这并不一定就可以理解为可以持续不断发挥的“耐力”。另外,血乳酸阈(LT)等指标理解为最大有氧容量“Aerobic Power”、“Aerobic Capacity ”也可以译为“有氧运动能力”,两者在生理学上、在对选手的体力进行评价时,还是区分开来好。在马拉松那样的耐力项目里,LT 值比最大吸氧量值更容易反映在运动能力上。足球不同于马拉松项目,不需要长时间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足球需要高强度动作的重复出现能力,比赛中,选手的血乳酸浓度超过10 mL/min并不新鲜,所以在运动强度上,频繁出现超过LT 值的情景。为此,人们用最大

15、吸氧量而不是采用运动强度很低的LT 值来评价选手的有氧运动能力的选择没有错。但是,由于我本人是生理学专业,所以我认为与LT 值相关的指标同最大吸氧量值一样重要。足球项目的特点是,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运动反复间歇性出现。所以,在运动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依靠ATP-CP系列和乳酸系列来供给能源,经过数次不间断的反复后,ATP-CP系列和有氧系列的能源供给比列则加大。肌酸的恢复在几分钟内就可以结束,速度很快。在间歇性运动很强的足球项目里,肌酸的分解和恢复交替进行。在相当于休息的低强度运动过程中,肌酸能否及时得到的恢复将决定下一个高强度运动的质量。肌酸的恢复是依靠在休息期间吸取氧能源来进行,恢复的速度主要依赖

16、氧化酵素活性等肌肉的氧化能力。即,为了不减低间歇运动中的高强度运动的切换需要有较高的肌肉氧化能力。提高肌肉的氧化能力,就要提高脂肪代谢能力,控制糖原的分解。有人说,足球比赛中后半场移动距离、高强度运动比例低下(疲劳)是由于肌肉里的糖原减少,所以从这点来讲很高的肌肉氧化能力也是有利的。一般来说,最大吸氧量值反映了呼吸系统的综合能力,心搏大小直接影响其能力。另外,LT 值与其说代表呼吸能力,莫不如说直接反映了肌肉氧化能力更贴切。所以,LT 值的提高所表现的肌肉氧化能力的提高,在间歇性运动中可以提高高强度运动能力切换,而且还可以抑制肌肉糖原的减少,可以直接有助于提高足球运动水平。虽然足球是以间歇行动作为主体的运动项目,但是与LT 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