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奥数56、典型应用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65430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奥数56、典型应用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六年级奥数56、典型应用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六年级奥数56、典型应用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六年级奥数56、典型应用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六年级奥数56、典型应用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奥数56、典型应用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六年级奥数56、典型应用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六年级奥数56、典型应用题【平均数问题】例1 小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前进,回时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小强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江西省第二届“八一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讲析:我们不能用(15+30)2来计算平均速度,因为往返的时间不相等。只能用“总路程除以往返总时间”的方法求平均速度。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例2 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果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果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猴子可得_粒。(北京市第八届“迎春杯”小学

2、数学竞赛试题)讲析:设花生总粒数为单位“ 1”,由题意可知,第一、二、三群猴子于是可知,把所有花生分给这三群猴子,平均每只可得花生例3 某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平均成绩是78分,男、女生各自的平均成绩是75.5分和81分。问: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全国第三届“华杯赛”决赛第二试试题)讲析:因男生平均比全班平均少2.5分,而女生平均比全班平均的多3分,故可知2.5男生数=3女生数。2.53=女生数:男生数即 男生数:女生数=6:5。例4 某次数学竞赛原定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现在将一等奖中最后4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得二等奖的学生平均分提高了1分,得一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3分。

3、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_分。(1994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讲析:设原来一等奖每人平均是a分。二等奖每人平均是b分。则有:10a+20b=6(a+3)+24(b+1)即:a-b=10. 5。也就是一等奖平均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10.5分。【行程问题】例1 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两人从A地,丙一人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2分钟又遇到甲,A、B两地相柜_米。( 1990年小学生报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讲析:如图5.30,当乙丙在D点相遇时,甲已行至C点。可先求出乙、两相遇的时间,也就是乙行距离AD的时间。乙每分钟比甲多走 10米,多少分

4、钟就多走了CD呢?而CD的距离,就是甲、丙2分钟共行的距离:(70+50)2=240(米)。于是可知,乙行AD的时间是24010=24(分钟)。所以,AB两地相距米数是(70+60)24=3120(米)例2 在一条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张明每小时行走4千米,李强每小时行走5千米。8点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调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数调头行走。那么,张、李两个人相遇时是8点_分。(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千米)=150(米)他俩相向走(1+5)分钟,反向走(3+7)分钟

5、后两人相距:600+150(3+7)-(1+5)=1200(米)所以,只要再相向行走1200150=8(分钟),就可以相遇了。从而可知,相遇所需要的时间共是1+3+5+7+7+8=24(分钟)也就是相遇时是8点24分。例3 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现在知道快车每小时走24千米,中车每小时走20千米,那么,慢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全国第一届“华杯赛”决赛第二试试题)讲析:如图5.31所示,A点是三车的出发点,三车出发时骑车人在B点,A1、A2、A3分别为三车追上骑车人的地点。快车走完2.4千米追上了他

6、。由此可见三辆车出发时,骑车人已走的路程是AB=2.4-1.4=1(千米)。所以,慢车的速度是:例4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_千米。(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讲析:首先必须考虑车速与时间的关系。因为车速与时间成反比,当车速提高20时,所用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例5 游船顺流而下每小时行8千米,逆流而上每小时行7千米,两船同时从同地出发,甲船顺流而下,然后返回。乙船逆流而上,然后返回,经过2小时同时回到出发点,在这2小时中,有_小时甲、乙两船的航行方

7、向相同。(上海市第五届小学数学竞赛初赛试题)讲析:关键是要理解上行与下行时间各占全部上下行总时间的百分之几。因为两船2小时同时返回,则两船航程相等。又上行船速是每小时行7例6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城3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又继续前行,分别到达对方城市后,又立即返回,在离A城4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城的距离。(小学生科普报小学数学竞赛预选赛试题)讲析:如图5.32所示。两车第一次在C地相遇,第二次在D地相遇。甲、乙两车从开始到第一次C点相遇时,合起来行了一个全程。此时甲行了30千米,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D点相遇时,两车合起来行了两个全程。在这两个全程中,

8、乙共行(30+42)千米,所以在合行一个全程中,乙行(3042)2=36(千米),即A、B两城的距离是3036=66(千米)。例8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两车同时到达同一地点叫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那么A、B两地的距离等于_千米。(199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讲析:根据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37,我们可将A、B两地平均分成10份(如图5.33)。因为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37,所以甲每走3份,乙就走了7份。于是它们第一次在a3处相遇。甲再

9、走4.5份,乙走10.5份,在a7与a8之中点处甲被乙追上,这是第二次相遇;甲再又走1.5份,乙走3.5份,在a9点第三次两车相遇;甲走6份,乙走14份在a5点第四次两车相遇。(千米)。例9 在400米环形跑道上, A、B两点相距100米(如图5.34)。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_秒钟。(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讲析:各跑100米,甲比乙少用的时间是1004-1005=5(秒钟),现在甲要比乙多跑100米,需20秒钟。由205=4(个百米),可知,乙跑400米以后,甲就比乙多

10、跑100米。这样便刚好追上乙。甲跑完(400+100)米时,中途停了4次,共停40秒钟。故205+40=140(秒)。当乙跑完400米以后,停了10秒,甲刚好到达同一地点。所以,甲追上乙需要140秒钟。例10 甲、乙二人在同一条环形跑道上作特殊训练: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第一次相遇点190米,问这条环形跑道长多少米?(全国第四届“华杯赛”复赛试题)讲析:图为甲、乙两人每跑到原出发点时,就返回头跑。于是,从出发点切开,然后将环形跑道拉直,这样,他俩就可以看作在AB线段上的往返跑步(如图5.35)。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与甲的速度的比是32

11、。当甲从原速跑到A点。(个)全程,即刚好到达D点。所以,在AD段中,甲、乙两人都是按各自的加速度相向而行。不难求得例11 图5.36,大圈是400米跑道,由A到B的跑道长是200米,直线距离是50米。父子俩同时从A点出发逆时针方向沿跑道进行长跑锻炼,儿子跑大圈,父亲每跑到B点便沿直线跑,父亲每100米用20秒,儿子每100米用19秒。如果他们按这样的速度跑,儿子在跑第几圈时,第一次与父亲再相遇?(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复赛试题)讲析:容易计算出,父亲经过150秒刚好跑完3小圈到达A点,儿子经过152秒刚好跑完2圈到达A点,儿子比父亲慢2秒钟,所以儿子将沿跑道追赶父亲。因为A到B弯道长200米,儿

12、子每跑100米比父亲快一秒,可知恰好在B点追上父亲。即,儿子在跑第三圈时,会第一次与父亲相遇。例12 甲班与乙班学生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大客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这辆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两班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_。(1991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讲析:要使两个班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只有让两个班都同时运行且同时到达。设甲班先步行后乘车。甲班、乙班和客车的行进路线如图5.37所示。AB、CD分别表示甲班和乙班步行距离。当甲班从A地行至B地时,汽车共行了:A

13、B+2BC。又汽车速度是甲班的12倍,所以同理,当乙班从C地行至D地时,汽车共行了CD+2BC。又,汽车速度是乙班的16倍,所以ABCD=1511。即甲班与乙班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为1511。例13 王经理总是上午8点钟乘公司的汽车去上班。有一天,他6点40分就步行上班,而汽车仍按以前的时间从公司出发,去接经理,结果在路途中接到了他。因此,王经理这天比平时提前16分钟到达公司。那么汽车的速度是王经理步行速度的_倍。(小学生科普报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通讯赛试题)讲析:如图5.38,A点表示王经理家,B点表示公司,C点表示汽车接王经理之处。王经理比平时提前16分钟到达公司,而这16分钟实际上是汽车少走了

14、2AC而剩下的时间,则汽车行AC路程需要8分钟,所以汽车到达C点接到王经理的时间是7点52分钟。王经理步行时间是从6点40分到7点52分,共行72分钟。因此,汽车速度是王经理步行速度的728=9(倍)。【倍数问题】例1 仓库里有两个货位,第一货位上有78箱货物,第二货位上有42箱货物,两个货位上各运走了相同的箱数之后,第一货位上的箱数还比第二货位上的箱数多2倍。两个货位上各运走了多少箱货物?(1994年天津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讲析:因为两堆货物各运走相同数量的货物之后,第一堆比第二堆货物多2倍。即此时第一堆货物是第二堆货物的3倍。所以,42的3倍的积与78的差,就是两堆中各运走货物的箱数的2倍。故两个货位各运走的货物箱数是(423-78)2=24(箱)。例2 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复赛试题)讲析:我们可将二等奖和三等奖都换成一等奖。如果评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时,每个一等奖的奖金为: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