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二(历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6245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二(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二(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二(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二(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二(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二(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二(历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二(历史)一、材料选择题1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 )宗法观念 忠孝观念 等级观念 神道观念A. B. C. D.(必修一:早期政治制度)2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

2、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B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D赞赏,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必修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3“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

3、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4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其中约定“两国既经通好,自必互相关切。若他国偶有不公及轻藐之事,一经知照,必须彼此相助,或从中善未调处,以敦友谊”。这反映出 ( )A明治政府迫切希望得到清政府承认 B明治政府放弃了“大陆政策”C清政府希望联日抵御西方侵略 D清政府希望取法日本,学习西方(必修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5195

4、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6.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表2中的表述,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因果A.古代市民队伍的壮大宋代世俗文学艺术的发展B.近代留学生群体的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迅速扩大城乡

5、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D.近代欧洲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7、1913年张謇发表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一文,对其一贯倡导之棉铁主义加以抒发,特别是:“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计所获益,良非浅鲜”。材料表明张謇 ( )主张发展实业,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方面 看到了民族资本发展的局限性 倡导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力主对外开放,实现实业救国A. B. C. D.(必修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8 1884年,曾国荃在奏疏中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连折损。据皖

6、南茶商估计,光绪十一、十二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十三年亏损尤甚,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茶农亦因之交困。”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闭关锁国未真正纳入世界经济体系 B农业经济完全半殖民地化C外人长期掌控海关税务司 D列强商业资本主义的扩张(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9. 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0. 1950年,苏联真理报发表代表苏共中央声音的编辑部文章反对集体农庄劳动组织中的偏向,指出“以小组代替作业队意味着分散了劳动组

7、合的力量和资金,意味着损害大型的集体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包产到组“是违反从经济上、组织上巩固集体利益的”,“会使农业工作误入歧途”。这段材料主要能够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农业( )A坚决反对任何方式的改革 B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C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D其政策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1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

8、12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13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14中国

9、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 “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15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

10、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二、材料解析题:16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一(1)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二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

11、,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材料三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木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以及作用。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必修一: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外交政策)材料一

12、1784年,从纽约港驶出的开往中国的美国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返航时,满载茶叶、棉布、瓷器、丝等货物。这次首航投资是12万美元,利润率高达25%,更重要的是,英国的垄断被打破,中美之间航线被打通。此后,美国掀起了第一次对华“贸易热”。早期对华贸易,对美国摆脱大西洋贸易面临的窘境,促进东部商业城市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但分析(到鸦片战争)这六十年的变化却更富有意义。摘编自罗荣渠美国历史通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后号”来华60年间,中美两国经济地位各自发生的重要变化,说明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因素。材料二 杜鲁门总统在1945年9月告诉一位顾问说:“美国未来的海外利益将

13、在西半球和太平洋。”他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有赖于加强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它将取代日本作为这个地区的稳定力量。华盛顿官员相信,通过与蒋介石合作,不仅中国的巨大市场可以被开发出来,其他亚洲国家也可以成为美国的市场。为数多达十亿的亚洲消费者将对避免另一场经济危机大有助益。摘编自(美)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意图,并分析美国这一政策的最终结局对1949年后的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材料三 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和投资的总量都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经贸关系仍主要服务于美国外交和战略上的考虑。冷战结束后,美国工商界担心欧洲和日本利用中美关系的紧张在华谋求不

14、公平的商业利益,逐渐把中美商务关系置于两国关系的核心地位。美国关于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提出的主要要求:(1)中国原则上作为发达国家;(2)在农业领域达成的削减国内补贴和出口补贴的发展中国家待遇不适用于中国;(3)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不能适用发展中国家5年的过渡期,要与发达国家一样,适用1年的过渡期。图2摘编自叶蔚然关门前的谈判中国复关、入世台前幕后(3)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前后,中美经贸关系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据图2,指出中美两国在中国“复关”问题上的最大分歧。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以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