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菱角的喜剧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62249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菱角的喜剧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菱角的喜剧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菱角的喜剧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菱角的喜剧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菱角的喜剧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菱角的喜剧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菱角的喜剧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利用网络,以对作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有大致的了解;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和方法目标:注重应用,要学会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关注学生创造的能力,要能对文中的观点有自己新的见解;注重学习探究的方法,使本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和潜能,在学

2、习时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所述观点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1、层层递进引用生活事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2、运用事例和事理进行正反论证的方法。3、课题“菱角的喜剧”的理解。教学方法 本文难度不大,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因此建议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老师从旁做适当的点拨、指导。学习时间为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每位同学上网查找资料,了解秦牧的生平及文学成就,也可以是轶闻趣事。用100200字左右的文字进行介绍,最好以多媒体形式制作成课件,可配合图片。下面是老师推荐的可上网浏览的资料与网址: 杂文大家

3、秦牧 gd.southcn/ 不老之道 202.64.132.79/v0305/04r.htm 一句赞语救了秦牧 southcn/ 秦牧爷爷答小记者问 fcja.org/ 二、学习过程 1、新课导入: 淮南子中“晏子使楚”的故事中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说法,同样是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我想应该是由于土壤、温度、地势等原因造成的。南方的荔枝、芒果到了北方是不能成活的,而北方的苹果、梨子在海南也不能成活,这说明了什么呢:生物的生长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要求,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既掌握其一般性,又要了解其特殊性,才能少走、乃至不走弯路,今天,让我们学习秦牧先生的菱角的喜剧,一

4、起领悟其中的道理吧! 2、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介绍自己查找的有关秦牧的资料。(不重复) 在同学们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老师补充介绍秦牧: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当代三大散文

5、家之一(刘白羽、杨朔、秦牧)。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及姐妹篇语林采英。 3、默读课文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和初步探究。以小组合作形式探讨分析。 (1)菱角的喜悦这篇文章论证的层次是什么?(学生自做图表,下为教师设计的板书,供参考用。) (第17段)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认识菱角-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对比论证) (第8段)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第9段)农

6、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第10段)良种变劣、山洞养猪不活(第11段)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正反对比举例论证 得出结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2)文章为什么以“菱角的喜剧”为题?(见教参课后练习分析) (3)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语言总体来说是平实的,推崇口语化的句子,如:“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但有些语句如“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

7、,有些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旧可以酣然大睡。”“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等使文章既生动又说理透彻。学生可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可持批评的态度进行评论。) 4、深层探究。再次通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每组提出一二个问题,同学们集思广益,共同解决。老师可提供以下问题做参考: (1)作者是怎样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并由此提出论题的?(见课文内容分析) (2)为什么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谈) (3)“简单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联系时代背景

8、谈) (4)联系生活实际论述观点有何好处? 5、深层拓展探究 细读文章第11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本段以“君臣佐使”为喻,指出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其特殊性的重要性,二者缺一不可,这个比喻十分恰切,你是否还可以再用一至两个比喻? (2)本段又用多种方法论述怎样才能“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其特殊性的重要性”,你是否可举出其它的方法? 仔细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3)议论文讲究“摆事实、讲道理”,除了用事实做论据,还需要理论的支持。名言警句、传说故事、经典言论都可以成为说理的好助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说理具有权威性, 除了文中的事例和事理,你的记忆宝库里还有哪些可以作为本

9、文的论据?不妨说出一二。三、课后拓展: 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多样的,所以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其特殊性,可是有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具体事情来时,却产生意外的结果。阅读下面这篇题为扔掉可惜的小说,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既掌握了事物的一般性,又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设计意图:秦牧的菱角的喜剧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换成其他的角度,如伦理、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事物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将有助于思想的成熟与发展。)扔掉可惜 日 齐藤肇 我左手因事故彻底毁掉

10、了。本来早已死心塌地就这么着终此一生了,可是有一次身边传来了这方面的喜讯。 据云:有个医治伤残的最新式医院,可以将身体失掉的某一部分修复如初。于是我便决定试一下。 医院是座洁白而干净的大厦。院长是个有点神经质、面部苍白而消瘦的男子。 “只要把左手进行移植手术,就能修复得完好如初!不过,这要花费好大一笔费用呢!” “花多少钱都无所谓!拜托了可是从哪儿弄到这一只手呢?是假肢,还是什么?” “别担心!当然是用您自己的手了!克隆这玩意儿您知道吗?” 所谓的“克隆”,是通过细胞增殖手段制造“复制人”的技术。在人的基因中因为含有制造人类的信息,所以如将其培养,理论上,是可以制造出同一个人来的 “咦?这医院

11、就是制造克隆人的?那就是说,从我这只手的切除部位可以重新长出一只新手出来罗!对吧?!” “不对。那是不可能的。培养的细胞,需要特殊的条件,并不是把您整个身体都浸到那种培养液中去。” “那,该怎么做呢?” “使用克隆技术,重新制造左手,然后把它进行移植。反正是自己的肉体,所以移植大多是成功的。” 院长用手术刀采了我身上的细胞。他一边往一只箱子上贴标签,一边说:“好了!制成左手尚需3个月时间。到时候会通知您的,那时请求您再来。” 3个月后,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终于成功了。虽然是只多少有点显得白嫩的手,但手的活动自如同前。 “院长,太谢谢你了。不愧是高超的技术啊!” 可是院长却一脸的心事重重的样子。

12、“怎么,有什么问题吗?也许今后会有什么副作用?” “不,不是因为这个。” “这不是蛮好吗?这不,左手已经完好如初了嘛!” “不过,这技术的费用过于巨大呀!照这样下去,不是谁都能负担得起的呀!” “唔,原来是为了这个呀!不过,过不了多久,费用会逐渐降低的,不是吗?” “是啊,要是能减少浪费的话嘛,多少还总算是” 院长那苍白的脸上,眉宇之间皱起一个川字。院长的这番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刨根问底地询问院长。于是院长终于泄露了秘密。 “是这么回事儿,根据现在的技术是不可能只培养出您的左手的,想尽了办法还是培养出了一个整个儿的您。” “那其余部分呢?”“全扔掉了,真可惜!要是把您作了销毁处理就省事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