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54781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D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D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D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D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 (共7题;共29分)1.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pin 装模m作样 栖q息 凌驾lng 僧侣lB . 佝偻gu 庸碌l 留滞zh 扶掖y 旁骛wC . 枘凿bng 繁衍yn 披蓑su 覆辙zh 睿智ruD . 灵柩jiu 冥诞dn 成吉思汗hn 陨落sn 谀词y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拖欠 簇佣 蒙络摇缀B . 竹匾 侥辛 逝者如斯C . 云霄 覆盖 一代天骄D . 隐晦 烦燥 再衰三竭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 A . 我军将士攻势锐不可当敌军在我方的猛烈攻击下开始溃退。B .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 , 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C . 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D . 他在辩论比赛中,面对对方辩友的提问,从容不迫地答辩,引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4. (2分)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

3、解都毫无意义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A . B . C . D . 5. (2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班级举行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设计环节)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第二环节:_第三环节:唱四季歌曲第四环节:_(2)(吟咏四季)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请你补出描写夏和秋的诗句。 春:_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_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自然启示)根据画线句子仿写。 大

4、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 , 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辛勤的蜜蜂在采蜜,_;奔腾的江水向前流,_。6. (7分)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请简述她第一次是如何“戏”唐三藏的。 7. (12分)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家乡民勤。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

5、颖、恰当的书名。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了解了不少家乡特产。请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故乡,名扬天下。 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共2题;共26分)8. (10分)按要求默写: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_,_。(李清照武陵春)过尽千帆皆不是,_,_。(温庭筠望江南)无意苦争春,_。(陆游卜算子咏梅)“酒”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如唐代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关心。请你写出两句关于“酒”的诗句。(课内外均可)A:_B:_9. (16分)阅读

6、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治东阿晏子治东阿 , 三年,景公召而数(sh)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i)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n) , 便事左右 , 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

7、,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焉。”(节选自刘向:说苑理政)【注】东阿:齐国的阿邑,地名。数:责备。诛:责罚。内(n):纳。便:顺。左右:君之宠幸。便僻:恭敬得很。强:勉力。与(y):参预,干预。(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改道易行_景公许_下席而谢之曰_子之东阿也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寡人将加大诛于子A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 . 皆以美于徐公C . 管夷吾举于士D . 万钟于我何加焉(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当 此 之 时 饥 者 过 半 矣 君 乃 反 迎 而 贺。(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景公迎而贺之曰:“甚

8、善矣,子之治东阿也!”(5)简要说说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10. (22分)阅读一下现代文,回答问题。读书如熬粥赵 畅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

9、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10、。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耐得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

11、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和麻将了。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

12、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B . 文章第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三要素”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C . 文章第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是从反面论证读书之法。D . 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2)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3)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11. (17分)(2013哈尔滨)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

13、答小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

14、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