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54094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中西传统节日综述指导思想:俗话说:“百日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更何况中西方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别,所以中西传统节日也有很大的不同。所谓传统节日就是节日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属于民间自发的遵循和继承的一种仪式和活动。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习俗。西方的很多节日都脱胎于宗教仪式,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为清楚的了解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我们需要了解中西方的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2.英美传统节日介绍 3.中西节日差异教学方法 :教师介绍,学生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Spring Festival)春节是农历新年,即

2、大年初一,民间一般俗称春节为“过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夜合家团圆,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各家各户都贴春联。经过一年的盼望,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到来。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最主要的习俗是张灯结彩,点放烟火。元宵节另一风俗就是吃元宵,南方人称为“汤圆”。清明节(Qingming Festival)清明时间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有禁火寒食,踏青扫墓,放风筝等。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从汉代到南北朝,按南方吴地风俗,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人们普遍认为端午是纪念屈原。七

3、夕节(Double-Seventh Day)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在现代它也被成为中国的情人节。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节日食品,带有象征合家团圆的浓厚意味。重阳节(Double-Ninth day)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在现代,我国以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中国人尊老,敬老的传统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内涵。2. 介绍英美主要节日1情人节(ST.Valentines Day)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

4、表达爱意或友好。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节也是姑娘们重视的日子,因此而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2.愚人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西方社会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4月1日。愚人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和印度的欢悦节有相似之处。从时间的选择上看与“春分”(3月21日)有关,因为这期间天气常常突然变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这一天,人们以多种方式开周围的人的玩笑,但最晚只能开到中午12点,这是约定俗成的严格规矩。3.复活节 (Easter )复活节是是纪念

5、耶稣复活的节日。蛋是复活节的主要象征物。兔子也是复活节的另一个象征物。4.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而加拿大与美国的感恩节时间不同,10月第二个星期一。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5.圣诞节 (Christmas Day )圣诞节现在不仅是宗教节日,也是传统的民间节日,是西方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

6、,其情形很像中国的春节。12月24日晚,人们在屋子里放置一棵圣诞树(Christmas Tree),上面挂满彩灯和礼物。孩子们把袜子挂在床前,期待圣诞老人(Santa Claus)送来礼物。6.万圣节(Halloween)万圣节(HALLOWEEN)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塞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现在,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到了万圣节前夕

7、,一些大型外资超市都会摆出专柜卖万圣节的玩具,小商贩也会出售一些跟万圣节相关的玩偶或模型,吸引了年轻人的眼光。3. 中西节日文化的相同点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节日都是重要、值得庆祝或纪念的日子。在节日中所反映的文化都能在本地区找到自己的表现场所,它都是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审美观及人生观的体现。虽然,中西节日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类似。例如,中国节日讲究全家团聚,而在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的晚餐,也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用餐;中国节日有祈求上天或是祖先庇佑的,这也是一种崇拜,只不过跟西方的上帝崇拜的对象不一样;中国节日里宗教印记少,但也能表现出传统宗教信仰习俗,如各种各样的请神、谢神、拜神等其它巫术活

8、动。总之,节日文化作为中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必定有它们的共通点。4.从家庭观念看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的社会存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和宗族集团,这是由中国以家庭为基础单元的社会结构决定的,所以中国人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纽带的建立,就使中国文化中的“仁”成为文化核心。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指出:“仁”的道德要求和价值首先是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衍生出来的,而这一准则的履行又须以家族集团为起点。因此,在中国的节日文化中,家庭这个字眼非常重要,几乎大部分的节日都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国的传统节日,若离开了家庭,过节也就失去了意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就是发自于那些独在异乡并不能

9、和家人享受节日气氛的人的肺腑。白居易有句诗是“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观念中家庭和亲情的重要地位,宁可在家受穷也不要失去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到了今天,这种家庭伦理观念依然强烈,即便离家千万里,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例如每年的年前,各个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以及机场都挤满了赶回家过年的人。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祭祀祖先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这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贵人伦,重亲情”的家庭伦理观念。不管在春节、清明还是中秋,都有祭祀活动,这是孝道的表现。所以在中国节日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影响占了很大一部分。西方人以个人中心为主的处世态度,决定了他不依

10、附于家庭,也不依赖于他人,而是更倾向于自我依赖。这种个体本位文化精神,就决定在西方各种传统节日中,即便没有家庭,也可以融入到节日的人流中去,也可以享受节日的气氛。像圣诞节、狂欢节、愚人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人们可以汇聚到街头组成游行队伍,与各种朋友共同过节日。这也决定了西方的重大节日可以影响全世界,比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能成为国际性的节日。5.从思维方式看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就是“天人合一”,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自然与人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大自然给中国人的恩赐是丰厚的,一望无际的草原,适宜农作物

11、生长的气候,充足的阳光,使人与自然容易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所以中国的节日大多与农事有关,再加上中国又是农业大国。中国传统节日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所以节日都应和农业生产的节奏和放映气候变化的规律。例如,春节就起源于立春这个节气中祭神祈年的农事节庆,清明节踏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节日活动与岁时、物象相关联。与中国文化相反的是,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分离对立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西方人强调征服自然,不象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正如他们的节日一样,都不和自然界搭上关系,所以节日中所含的底蕴即节日文化并不象中国那样与大自然有很大联系。他们在节日中所体现的就是人类并不需要依赖大自然,而是要征服

12、自然,从不委身于自然,所以在众多节日中所反映是人与自然的对立。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如圣诞节,它的性质与中国的春节差不多,但是它在节日期间并没有像春节期间那么多与祈求自然恩赐的活动。在西方有一个节日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不清楚的人会以为是人们感谢上天恩赐的节日,其实不是的,它并不与自然有关,而是与印第安人有关。6. 从宗教信仰看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中国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信仰观念较为淡薄,因而,宗教对节日的影响远不如西方那么明显。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中国人就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这种文化气质很大一部分可能就得功于儒家思想所强调的

13、人格理念。在这些节日当中,并没有和宗教有太大关系,它们并不是因为某个宗教仪式或是宗教领袖而设立的。在中国的节日文化里很少有纯粹的宗教文化作为依奠的。西方人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则表现出了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主要体现为上帝崇拜。在西方世界,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所信奉的是上帝是创世者,上帝是人的尺度,所以西方人对耶稣的崇拜也就涔透到节日文化中去了。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教国家最重要的宗教节日,它是为了纪念耶稣诞生而设;复活节 (Easter Sunday)也是宗教节日,它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万圣节(All SaintsDay)源于对殉道者

14、的纪念。从这里可以看出宗教对西方节日有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中西文化在现阶段是在和平的形式下进行相互融合、交汇和相互影响的,所以节日文化也一样。在现代,节日文化的最大交汇现象就是许多西方节日在中国大受欢迎,使西方的节日文化也融入到中国来。原本是西方的基督教节日圣诞节,现在在中国很受欢迎,节日一到,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圣诞节的气息。不过,在西方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受老外们的欢迎,节日期间,老外穿着唐装和中国人们一起吃饺子。对于现阶段中西节日文化的融合、交汇,我们也不要盲目追从,更不能数典忘祖,忘记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课后探究:1.熟记各个节日的英文表达方式 2.搜集 与节日有关的文章,报道,图片,

15、视频等 3. 制作一张与节日有关的英文小报 4.观看英文电影 The dog saved Christmas Day 有感第二讲 英国著名旅游景点介绍指导思想:通过介绍英国著名旅游景点,让学生了解英国的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增加英语词汇量。教学方法:PPT教学内容: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英国的王宫。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内,位于伦敦詹姆士公园(St. JamesPark)的西边。皇宫是一座灰色建筑物,宫殿前面的广场有很多雕像,还有维多利业女王纪念堂。宫前广场上竖有胜利女神金像和维多利亚女王坐像。皇宫花园约占地1

16、8公顷,为乔治四世所设计。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和各种花草树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1993年,白金汉宫于8月7日-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并作为惯例,此后每年7-9月对外开放,但仅有三个地方可供游人参观。除了皇宫内部外,皇家美术馆、皇家马厩也对外开放。每年4-9 月,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都会于上午11:30-12:00举行换岗仪式,其他月份每两天11:30举行一次。在军乐和口令声中做各种列队表演,并举枪互致敬礼,一派王室气象,常常吸引路人和游客围观。白金汉宫开放参观的部份为王座室、音乐厅、国家餐厅等,经常一票难求,最好先电话预约。想看换岗仪式一定要提前至少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