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抓关键转变作风促落实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25231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重点抓关键转变作风促落实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突出重点抓关键转变作风促落实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突出重点抓关键转变作风促落实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突出重点抓关键转变作风促落实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突出重点抓关键转变作风促落实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出重点抓关键转变作风促落实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重点抓关键转变作风促落实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出重点抓关键 转变作风促落实 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发布时间:2011-07-10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蓝 绍 敏(2011 年 7 月 9 日)同志们:今天上午,瑞林书记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推进思想解放,又好又快建设全面小康的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务实创新,激励斗志。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我就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讲点意见。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昂扬奋进,着力促进“三量提升”,强力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动“七化进程”,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

2、展态势,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要求。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指标增速保持领先。13 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预计有 11 项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六项第一”分别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3 亿元、增长 20%,工业用电量 30.6亿度、增长 39.9%,进出口总额 8.2 亿美元、增长 83.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958.5 亿元、增长 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692 元、增长 16.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33 元、增长 17.7%;“两项第二”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 324 亿元、增长 2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698.9 亿元、增长 12.5%;“

3、两项第四”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 605 亿元、增长 13.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203 亿元、增长 26.1%;“一项第五”为实际到账外资1.57 亿美元、增长 48%。二是产业质态不断优化。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林木加工四大支柱产业贡献突出,实现销售收入 395 亿元、利税 64 亿元,分别增长 45%、5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68%和 80%。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 41.6 亿元、增长 58%,比规模以上工业高 19.1 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实现销售收入 170 亿元、增长 45%。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增上市公司 2 家、规模以上企业 120 家。大项目推进

4、成效显著,三未电器、荣马新能源、鑫路达纺织、北斗星通、光大环保等一批计划投资 15 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开工。高效农业持续扩增,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渐加快,三县两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部获批为省级园区,在苏中、苏北率先实现县区全覆盖。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税收收入 48.9 亿元、增长 43.5%,占国地税收入的 58.5%;软件和服务外包主营业务收入 8.9 亿元、增长 43%。三是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四城同创”深入开展,中心城市百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推进,古黄河水景公园、生态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园博园完成总工程量 90%以上。沭阳蓝天国际商贸城、泗阳曼哈顿国际广场、泗洪富园广场、宿豫金三角金融财富广场、宿城

5、再生资源商贸城等商贸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宿新高速、205 国道宿迁段等交通工程扎实推进,苏华达新材料余热发电、泗阳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节能减排项目加快实施,沭阳柴塘、宿城船行等灌区改造进入扫尾,市区第二水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500 千伏双泗变扩建 2 号主变、新长输变电等电网工程竣工投运。四是民生质量持续改善。民生投入力度逐步加大,累计完成 43.6 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 52.8%。就业和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1.8 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 5.8 万人;城镇职工“五险”扩面新增 13.3 万人,新农保扩面接续182.5 万人;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 230 元,补偿比例提

6、高到 70%;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 1.6 万套。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 56%,省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比例达 59%;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提高到 25 元。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和谐宿迁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这些成绩是在宏观政策环境持续趋紧、转型升级任务不断加大、区域竞争压力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取得的,来之不易,令人鼓舞。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隐忧。一是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靠。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了 1.5 个、11.3 个和 5.

7、6 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年度目标 8.9 个百分点,新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占全年目标任务的 38.5%;重大项目储备相对不足,前期工作成熟、短期内有望开工的大型项目偏少;部分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滞后以及房地产销售减缓也给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了不少压力。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有待提高。产业结构尚需优化,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占比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构成不尽合理,增值税占比偏低且一直在低位徘徊;乡镇税收占全市比重偏高,说明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相伴而生的税源偏弱。三是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较大。上半年,沭阳、泗阳、

8、泗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苏北 23 个县市中分别位居第 1 位、第 16 位、第21 位;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宿城、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宿工业园区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9.4 亿元、59.9 亿元、47.6 亿元、40.8 亿元、41 亿元、26亿元、15.4 亿元和 5.9 亿元,新开工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为 15 个、15 个、8 个、10 个、9 个、4 个、2 个和 2 个。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下,各地工作结果有明显差距。此外,土地供应日益紧张、货币政策愈加趋紧、结构性缺工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等因素也给经济持续健康运行带来了困难。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

9、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改进。今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也是策应扶持的突破之年、关键之年,做好下半年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对于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应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宿迁加快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一大批项目和资金快速集聚;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为宿迁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寻找合作空间、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机遇;宿迁自身发展也已登上新的平台,具备了加速突破的基础条件。我们要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

10、着重就贯彻落实缪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下半年工作,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要突出重点抓关键,以重点突破之功,收推动全局之实 突出重点抓关键是有效推进工作的科学方法。各级各部门要对照目标找差距,在全面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同时,进一步聚焦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突出主攻方向,把那些牵一发动全身、触一点动全局的大事要事办实办好,使之振奋人心鼓舞干劲,使之引领发展带动全局。主要是做到“六个突出”。(一)突出转型升级这一重点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传统产业层次较低、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各级

11、各部门必须充分认清形势,分析原因,加强调度,在保持工业经济增速持续领先的同时,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拓展规模。目前,我市新兴产业已经集聚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重点项目,但从上半年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兴产业销售收入仅占 7.5%,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还不明显。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千亿计划。新能源围绕光伏发电系统集成装备、生物质能利用装备、新型动力电池、智能电网、LED 外延片和芯片等产业,新材料围绕新型薄膜包装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材等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围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电子商务、动漫游戏、呼叫中心、数据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下更大力气引进重

12、大项目。年初确立的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30 个的目标,目前已经完成 22 个。下半年,要强化组织,乘势而上,在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力争有所超越。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只有 40%,且大多数机构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和研发项目不足。下半年,要继续围绕突破关键技术和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确保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到 5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3 家以上。加快推进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和泗阳木材加工研究院进入实质性运行,特别要用好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这

13、个载体,进一步创新机制,更多地吸引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立足宿迁,面向苏北,打造支撑引领新型工业化的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传统骨干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财税贡献的主体,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骨干企业和微小企业两手齐抓。对全市 50 强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确保年内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20 家、超 10 亿元企业 5 家以上;对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微小企业,实行区别对待、上门指导,确保年内新培育规模企业 200 家以上。坚持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 20 个市级重点企业“两化融合

14、”项目,实施好箭鹿毛纺复合纤维面料、精科电气新型油倒立互感器等百项省市重点技改项目,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坚持实施品牌强企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争创“三级名牌”和“三名商标”,以质量赢得信誉,靠品牌占领市场。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我市分布在酿酒食品、纺织服装、玻璃建材等行业的 5 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 450 亿元,占到全市工业的 45%以上,对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但从整体上看,大多数产业集群还处在发展的低端水平和初始阶段,规模相对较小,竞争优势不明显。注重规划引导产业集群。结合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快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引导培育一批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力争在全

15、国、全省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立足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各县区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配套条件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重点抓好 12 个可能形成产业聚集的特色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化扩张、集聚化发展。建设平台聚集产业集群。按照一个基地(园)、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奖惩体系的要求,对 14 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园)逐一分析,分别指导,特别是对最有潜力、最有前景的特色产业园区,要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下决心重点培育,不断提高产业的集聚度、链接度和科技支撑度。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今年,省下达我市节能目标为万元 GDP 能耗下降 2.5%,减排指标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这些都是必须实现的硬约束,没

16、有退路可言。各级各部门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倒逼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节能降耗。深入实施 77 个重点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加快纺织、水泥、化工等产业落后产能退出步伐,确保年度节能 10 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 72户重点耗能企业年度节能目标。扎实推进工程减排。进一步加强重点治污工程提标改造,尽快完成市湖滨新城、宿豫城东等 6 个污水处理新改扩建工程,完善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接管率和运行负荷,确保年内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 7.25 万吨以上。(二)突出中心城市建设这一重点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中心城市的竞争。上半年,市区 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仅占全市的 36.1%、43.6%,中心城市经济功能偏弱,承载能力不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更加关注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其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让中心城市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中心城市发展成果。全力办好园博会,增强中心城市影响力。现在距离省第七届园博会开幕只有 79天,全市上下一定要全力以赴,精心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