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 政治.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52027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 政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 政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 政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 政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 政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 政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 政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 政治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 B C D2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

2、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2011年10月10日,将迎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湖北省武汉市市委市政府近日召开“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总体工作部署会,确定了三项重大纪念活动。这三项重大纪念活动是:纪念辛亥首义英烈缅怀祭奠仪式、大型文艺晚会、辛亥志士后裔联谊座谈会。另有6项重要纪念活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展、纪念辛亥首义百年书画作品展、公演大型话剧裂变1911、在凤

3、凰卫视中文台和武汉电视台播出专题片首义、在武汉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武昌首义、出版武昌首义文库丛书。这启示我们,为创造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模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使中华文化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A B C D4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具有相对稳定性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具有包容性5下列选项中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地方文化各具风采 史学典籍一脉相承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识A B C D6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具有_特点

4、。 实用性 理论性 整体性 尖端性A B C D7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这一举措有利于突显民族精神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A B C D8当前,唱红歌成为了全国很多地方最时尚的文化现象。老中青三代同唱红歌的场面,飘荡在大街小巷的歌声,电视台红歌会的超高收视率,都表达着我们内心深处对一种信念的坚守。唱红歌有利于A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B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C使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文化建设的灵魂D确保文化市场和大众

5、传媒的健康发展9全球首部动画片孔子,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讲述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再现2500多年前孔子的成长历程以及儒家文化的形成渊源。动画片孔子这一创意有利于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改造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青少年树立崇高理想,追求更高道德目标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A B C D102012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3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感觉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

6、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11国庆63周年天安门广场安置了56根民族团结柱,每根民族柱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 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这表明 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

7、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 B C D139月28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公演。以磅礴气势和精美艺术将一个多世纪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浓缩在表演中,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崛起、在拼搏中前进的光辉历程。这一史诗的演出旨在A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B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C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D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1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 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A B C D 1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 B C D 16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9、。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17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四海之内皆兄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酬勤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A B C D18面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的“两难选择”,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以下关于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就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 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在思想道德冲突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避免人

10、格上的缺陷 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19沈浩带领小岗村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自己却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2010年1月13日,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说明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20中国科学院院士、温州中学校友谷超豪先生荣获中国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人用“加减乘除”来形容他的一生。即,加法:科学与革命都是做大事;减法:归零后向薄弱领域攻关;乘法:逻辑能力辅以浪漫情怀;除法:成就教学桃李满天下。谷超豪先生的“加减乘除”

11、人生说明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自我价值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相互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中心环节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灵魂21余秋雨说:“好书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青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这表明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徳上的“两难选择”多读书才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2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

1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232010年9月10日,法制网报道甘肃临夏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环节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很抓未成年人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和讲文明、有礼貌、讲公德、有理想的教育,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全面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