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25181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限时分层检测(三十二)百舸争流的思想(含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基础题(共 45 分,选择题每小题 4 分)1拉普拉斯假定认为: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那么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应是力学的性质。这一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性质,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

2、律,这 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因此选 B。【答案】B217 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和 18 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 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 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对材料解读正 确的是()二者的观点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二者 的观点具有形而上学性二者的观点只是一种可贵 的猜测二者的观点来自于实践并经过实践反复检验A BC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故符合题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种可贵的猜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反复检验,故不选。【答案】A3面对经济转

3、轨、社会转型,把握了改革深水区矛盾问题的特点,才能确定深化改革哪些需要大刀阔斧、哪些需要循序渐进;看清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实际,民生改善才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深刻认知了基本国情,才能更好实现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材料表明()A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我们的行为选择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我 们制定政策必须 正确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有从 实际出发,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故本题选 D。B 不符合题意。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4、题的回答决定我们的行为选择,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 A、C 表述有误。【答案】D4. 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是()都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对物质概念 的理解是相同的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律都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指导意义A BC D【解析】三者作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都认为物质是本原;作为正确的世界观,都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指导意义,故选组 合。三者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排除。【答案】B5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

5、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解析】A 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 C 是唯心主义思想;D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故 选 A。【答案】A6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

6、维【解析】“万物皆备于我”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因此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都否认了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原则,D 符合题意。【答案】D7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解析】“摸着石头过河”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就在

7、于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 试,大胆地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选 A。【答案】A8(17 分) 材料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明王守仁材料二“理生万物” ,“理主动静”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宋朱熹(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

8、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7 分)(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10 分)【解析】本题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唯心主义的表现和危害。第(1)问要求学生能够把唯心主义观点从材料中归纳出来,这是做好本 题的前提,如果 这一步做 错,就会影响后面答 题。第(2)问是要求回答出客 观唯心主义的影响。组织答案时要紧紧 抓住唯心主义的本质。【答案】(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

9、把思维当作世界的本原。(2)各种宗教思想都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上这些思想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很大危害,我们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抵制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二、提升题(共 55 分,选择题每小题 4 分)2013 年 10 月 3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习近平指出,中国的 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 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 据此回答 910 题。9针对中国的发展,西

10、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了“威胁论” ,而中国及大多数国家则坚持“机遇说” 。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A BC D【解析】“威胁论”是脱离客观实际情况主观臆断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而“机遇说”则是以事实说话,是对中国 发展的正确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故 正确切题。材料反映的是思 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体 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不是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与题 意不符。【答案】D10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

11、中国。基于此,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 战略。中国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战略以及外交政策的选择是( )A否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C肯定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错误观点【解析】中国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战略以及外交政策的选择是基于中国与世界相互联系的客观事实作出的,是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故 B 正确。 A、C、D 均错误。【答案】B11. 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

12、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都认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A BC D【解析】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题目中的三种观点均看到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因此属于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正确, 不选;题目未涉及矛盾问题, 不选。【答案】C1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生活上,这首诗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

13、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 “心远地自偏”的说法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解析】人的意志决定世界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选 B。【答案】B1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先进的社

14、会意识可以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A BC D【解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本身不是物质力量,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是起推动作用,不起决定力量, 错误。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答案】C14(15 分) 材料一 下图显示的是某地区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中认为图中说法是唯心主义命题的人所占的比例。材料二王充订鬼篇: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5 分)(2)材料一中部分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

15、在鬼,这和材料二中对鬼的认识有什么本质区别?(10 分)【解析】解答第(1)问,首先要识别图中唯心主义命题分别属于哪个基本派别,然后依据所占比例总结调查中反映出的现象;解答第(2) 问,首先要识别材料一中部分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鬼,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二对鬼的认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然后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答案】(1)多数公民知道什么是唯心主义,表明公民的科学认识水平尚可。公民识别客观唯心主义的能力较高,而识别主观唯心主义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材料一显示有部分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鬼神,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二分析了产生鬼的原因,认为人们产生鬼的幻觉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即是由具体的物质原因引起的,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这是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