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2325111 上传时间:2017-09-03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计量基础知识(二) 林永平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4年 6月 广州 目 录 概述 一 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二 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三 四 数据处理 五 测量误差的计算基础 一、 概述 什么叫 测量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通常借助各式各样仪器设备( 计量器具 ),按一定方法 (如检定规程或规范中规定的方法 )、在一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通过检测人员的操作,得出(或读出)测量的数值。 测量操作过程中存在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1.计量器具本身的准确度;(误差传递) 2.测量对象不稳定或存在缺陷; 3.测量方法不完善; 4.测量环境不理想; 5.测量人员

2、素质和经验等。 结果使得:测量值不等于 真实量值 (不一致 ),其差值称为 测量误差 。 科学研究实践证明: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但又是可控的。(尽量消除上述的影响因素) 所以,计量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应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分析产生测量误差的来源,研究其处理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 一、概述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1.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下列几个方面: ( 1)器具误差 本身结构、工艺水平、调整、磨损老化、故障等缺陷原因引起。(包括计量器具和被测量器具) ( 2)环境误差 实际环境条件与规定环境条件不一致所引起。 *实际环境条件 包括:计

3、量器具及配套设备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电磁干扰;被测量的附属特性源,如:交流电的电压、电频率、功率因素和波形失真等;测量设备特殊工作状态,如:电桥的不平衡程度、电源和负载的匹配状态等。 *规定环境条件 指技术标准检定规程或规范中规定的检定工作条件,如:温度( 20 2 )等。 ( 3)人员误差(粗大误差) 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如不良习惯导致读数误差)和操作技术所引起的误差。 ( 4)方法误差 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未按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测量) 2.测量误差的分类 按照测量误差特性,测量误差分为三大类: (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3)

4、粗大误差(过失误差)。 ( 1)系统误差 由一些固定因素引起。如:仪器构造本身有缺陷,仪器不够精确,检定方法不完善,操作不当等。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1)规律与特点 a.有规律重复出现 b.误差( xi )总是偏高或偏低一个方向,并且较稳定。 。 2)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针对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相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 仪器准(精)确度不够 仪器校正。 检定方法不当 选择准确度高的试验方法 (用标准方法 )。 操作不当 规范操作步骤(检定规程)。 ( 2)随机(偶然)误差 由一些来源不十分清楚的偶然因素引起。如:测定条件变化 温度、压力等参数,仪器性能 等。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1

5、)规律与特点 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对称性、有界性、单峰性、抵偿性) 时大、时小,时正偏差、时负偏差。 2)消除随机误差的方法 增加检定次数。 ( 3)粗大(过失)误差 由于检定人员疏忽大意产生误操作或不良习惯引起。如:读错数据或笔误(如某人读取温度计所示温度,会经常偏高或偏低)等。 1)规律与特点 无规律可循。 2)消除过失误差的方法 增强检定人员的责任感,测定中仔细小心操作,提高素质和操作技术。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测量的准确度(旧称精确度) 指测量值与 真值 的接近(符合)程度。两者愈接近(符合),误差越小,称为准确度高,相反,准确度低。 具体表达准确度的高或低,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表

6、示方法有: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 3.引用误差; 4.测量不确定度; 5.准确度等级(引用误差); 6.最大允许误差(绝对、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测量精密度 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多次结果相互接近(符合)程度。所以,测量值之间愈接近(或叫重现性愈好)则称为精密度越高。 测量结果的精密度是用偏差(统计量)来描述:如:极差、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常用)、方差、相对标准(偏)差(或称变异系数)、允许差等。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两者关系:含义不同有所区别,但密切相关。 ( 1)准确度是由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影响引起。 ( 2)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影响引起,而

7、系统误差不影响精密度。 ( 3)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 4)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所得的结果不可靠。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求有良好的精密度。精密度越高,得到准确结果的可能性愈大,越可靠。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 =X X0 X-测量值; X0 真值(通常不能确切获得,是一个理想概念),然而,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可用接近真值的值替代真值。 获取真值的方法: ( 1)理论真值 在定义和公式给出,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0,四边形内角和等于 3600); ( 2)约定真值 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是相对的“真值”。如:计量检定测量的实际值;修正过的(算术)平

8、均值( 重复足够次数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标准物质标准值(名义值);计量学约定真值( g,NA,长度单位 米)。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的特点: (1)有计量单位,与测量结果相同; (2)大小和符号( ) 表示测量结果的偏离程度。 (3)是对被测量的某一给出值而言。 注意: 误差绝对值 绝对误差 修正值 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的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由式: =X X0 , X0=X = X+C 所以,修正值 ( C) = (大小等于绝对误差,但符号相反) (举例: P123例 14-1说明) 2.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倍测量的真值之比 r= /X0 (无量纲,一般用 %

9、表示,也可用数量级形式表示, A*10-n)。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3.引用误差 -计量器具的绝对误差与其特定值( XN)之比 (一般用 %表示,也可用数量级形式表示, A*10-n) r= /XN 特定值(一般称为引用值) 取计量器具的量程( P125说明) 采用引用误差是为了划分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如 rmax=1.5%,仪表的准确度级别为 1.5级表,在计量检定中,若 rmax超过该仪表技术规范、规程给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误差的极限值),该仪表就不合格。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4.测量不确定度 它是评定与表示测量结果的一种方法。 1970年以来被各国计量部门逐渐采用,但之

10、前由于没有统一的评定方法标准,给各国测量结果的比较带来很大的不便。 1993年由 ISO、IEC、国际计量委员会、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等 4个国际组织制定出的( GUM) ISO: 1993( E) 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指南 经包括这 4个国际组织的多个国际组织联合批准并颁布实施,从而使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有了统一的标准。 不确定度定义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 分散性 ,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 参数 。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其含义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的不能确定的程度,反过来也表明被测量值的可信程度,是测量结果的质量指标。 此 参数 (包含概率的)可以是标准偏差 (或其特定的倍数

11、 2 ,3 ),或是说明了置信水平区间的半宽度( 1/2(a+ a ),置信水准 95%) 为了说明标准偏差 (或其特定的倍数 2 , 3 ),置信水准 95%,我们回顾一下 概率与数理统计基础知识。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 1)概率与数理统计 概率 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如:抛硬币,当你抛的次数越多,正(天安门)反(国徽)面出现的可能性越接近 50%,也就是说,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50%。 ( n 趋于 , P=50%) 概率通常用 P表示,一般的概率范围在 0与 1之间, 1 表示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而 0 表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 P0.95(95%)

12、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于 95%。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下面对某仪表的一个特性进行检定,说明随机误差的规律。 对于这个仪表的特性,有一个真值 ( X0 ) ,现对这仪表进行重复测量 n次( n足够大),测量后得到一列数据: X1、 X2、 X3 Xn-1 、 Xn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量的总体标准偏差( ): =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一组随机测量结果有什么规律性: 以测量值( Xi)为横坐标,出现该测量值( Xi)的测量次数( ni)占总测量次数( n)的百分率(概率)为纵坐标作图。(见图) nixxin120 )(1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我们发现当

13、测量次样数足够大时( n趋于 ),可得到一条正态分布曲线(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即符合正态分布概率。 (注:若 n为有限,则符合 t分布曲线) 注:随机误差分布除 正态分布(主要)外,还有均匀分布,三角分布,反正弦分布 ,两点分布等。 特点:( 1)正偏差和负偏差出现的概率相等(对称性,抵偿性)。 ( 2)小偏差出现的概率大,大偏差出现的概率小(单峰性)。 ( 3)个别特大的偏差出现的概率极小(有界性)。 进一步考察发现:(如以 正态分布曲线与横坐标所围 总面积 P=100%计算) 置信概率 (水准) 当测定值落在: 区间的总概率为: P=68.3%,(阴影部分,占总面积的 %) 置信范围(区间

14、) 2 区间的总概率为: P=95.4%, 3 区间的总概率为: P=99.7%,(已经接近全部子样的测量值)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P 置信概率 (可信度),是对一个假设的可靠程度。 在数理统计中较常用 显著性水平 (风险率)表示(表示当原假设正确时,被拒绝的概率的最大值)。 =1 P 如取 0.32,即 P=0.68,则置信范围为: (要求高,难接受); 通常取 0.05,即 P=0.95,则置信范围为: 2 (符合要求,可接受); 但 取 0.003,即 P=0.997,则置信范围为: 3 ( 3 偏差较大,不符合要求且概率较低); 子样测定值 3 偏差太大,且发生的概率极小,如果出现,丧失代表性(离群值)。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量偏差的性质作出判断。 三、测量的准确度及其表示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绝对、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的关系: ( 1)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2)测量误差是以真值为中心,表示测量结果对真值的偏离量,是一个“确定”的差值(不包含概率),而测量不确定度是以测量结果为中心,评估测量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表示被测量值的分散性,具有置信概率。 如:标准砝码的质量为 ms,其测量结果为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